蕩宋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二章喬遷準備


  何麓仁義無雙梁三郎的新大宅子落成了,這成了何麓近幾年來大最大的喜事。憋屈的何麓人多少年沒有人有家財起一棟大宅子,虧了梁川這個外來人,人家自己有本事給村子長臉,還帶著村子裡的人一起賺錢,雖說是他梁家一家之喜,可是整個何麓的人都替梁三郎為之高興。

  何麓以前窮喲,大家守著幾畝瘦田,面朝黃土背朝天刨了一輩子,地越刨越瘦,人越刨越窮。自打三郎領著大家大家才開始覺得生活有那麼一些奔頭,每天可以坐在樹下乘涼做竹編,拿的工錢還比地裡種糧食來得多。

  三郎告訴村民,等他的新房子起好,會劃出幾個屋子做學堂,讓村子裡的孩子都去上學。上學堂呵,多麼遙遠而夢幻的詞彙啊,這個山溝溝裡的小村子幾代人沒出一個像樣的讀書人了,祠宗的白灰牆早已落滿黃灰,沒有掛過一塊舉人進士的匾額倒是掛了不少蛛絲。

  還是窮啊,治不好這窮病,誰家有能力供娃兒去坐在敞亮的大屋裡吃閒飯。大家也知道讀書能翻身的理,可是扒扒家裡的餘糧,給先生交學費先生只怕還看不上哩!

  仁義三郎,他說孩子去讀書識字不要錢,只管送過來了,這是文曲星君轉曲扶文正典還是大賢菩薩心腸啊!會寫幾個字,便可以弄墨營生,不用再手握鋤钁了。孩兒輩一輩子也算翻身了。

  趙金玉打一塊上好的前門大匾,這塊是家主的門面,是對外的顏面,掛著門匾的家都要奢華氣派,不能折了氣勢。至於上面是要寫張宅還是什麼這就是東家的主意了。

  喬遷新宅同樣也要選個黃道吉日,四月中旬趙金玉就詢問過樑川這字怎麼題,由誰來題,梁川沒多想,就由孟良臣來題,他的字是他見過的寫得最好最有神韻,至於寫什麼嘛。

  梁川想寫清河衍派,可是興化一帶不興這個。寫張宅又有點過意不去,畢竟這裡原來是李初一的家,自己鳩佔鵲巢已是不厚道。寫張府,那更是違制之舉,封建最重等級,富如鄭祖亮一家,門前也只是掛著鄭宅的硃紅大匾,也不敢打鄭府的主意,平頭百姓只居宅,不能稱府。

  那塊四四方方的大匾上,他讓孟良臣只寫了兩個字“望鄉”,所有人不能理解他的境遇,不能理解他那個可能永遠也回不去的故鄉的‘鄉’。寫好之後,鮮紅的大紅綢布蓋著牌匾,由徒弟幫忙懸在門框上,待入厝那一日,便來揭紅布!

  後世之人巴不得天天買新衣住新房,可是古人可不是這麼看待的。人不如故衣不如舊,俗話說:人搬窮,火抱熄。一棟老宅子裡有前人的身影有後人的念想,代代而傳是以傳承之意。安土重遷是漢人骨子裡表達愛意最深沉的詞彙,非是兵災洪勞,瘟疫蝗荒,誰都不會撇下故土故居另徒他方。

  四月底房子雖然好了,但是趙發達這老師傅說,選日子最好還是在五月,四月清明前後大家都不喜歡做喜事,怕衝了先人云雲。何保正也是這樣說,他說這事是全村的大喜事,不能絲毫馬虎,到時候他會幫襯著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