蕩宋 作品

第四百七十八章歧阜決戰

  源氏的陣營裡響起了一陣排山倒海般的喝彩之聲,而平氏這邊他們沒見過這麼高大的武士,那薙刀加上那一身甲冑,這氣勢誰能匹敵?許多人嚇得不由得退了兩步。

  藤原秀衡見狀氣得橫眉倒豎,大喝一聲拍馬提槍殺出陣來,平清盛座下第一大將怎麼能見自己的家主如此丟分,戰場上拼殺講究的是一個氣勢,氣勢都輸光了還打個屁仗。

  弁慶見對手來了,哇哇大叫迎了上去,長刀對長槍,你來我往殺得難解難分,藤原秀衡不愧是關西第一猛將,這馬上的騎術梁川這個半道出家的騎手一看就知道差距,馬兒就跟他心有靈犀似的,二者合而為一,弁慶要不是刀長力健,就就吃了暴虧。

  梁川知道單打獨鬥就是自己也不是藤原的對手,這樣的戰鬥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連忙高聲大喊,讓弁慶返回陣中。

  平氏陣營贏了一陣也爆發了一陣熱烈的歡呼,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藤原贏的只是第二號猛將,最強的那個還沒有出場呢。

  平清盛發動這場戰爭就是帶著怒火來的,自己又差點將面子全部丟了,見藤原勝利了,馬上揮軍準備衝殺。

  可是雙方就像提前排練過一般,平氏開始發起衝鋒,源氏的人隊伍沒有慌亂,很整齊地就調轉槍頭,開始撤退。

  平氏的人沒想到還有這麼直接的,就輸了一場馬上就撤退的,這不是引誘他們痛打落水狗嗎?

  藤原秀衡可不是初上戰場的雛,他用腳趾頭去想也知道這種莫名其妙的撤退背後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追——可能就會中伏了。

  藤原搖了搖一根信號旗,一千騎兵衝出軍陣追了上去,其他的步兵還有騎兵嚴陣以待。

  梁川一看對方只派出了小股騎兵,呼嘯著自己帶著五百人立即咬了上去,其他人則依舊有序地撤退著。

  騎兵見敵陣也出人相迎,立即改變陣型採用鋒箭陣形調轉馬頭斜刺著往梁川五百騎兵衝殺過去。

  梁川練馬術的時候也相應地學習了許多騎兵戰的知識,被電視劇還有電影害慘了,古代的戰爭從來不是抄著傢伙互砍的這種打法。

  猶其是騎兵,騎兵戰簡直是考驗一個人指揮與統率能力的高級兵種。

  劉邦作為一個偉大的統率也曾說過自己最多隻能帶著十萬大軍,多了他應付不來,而不朽的軍神韓信,劉邦對他的評價是多多益善,也就是在韓信手下,給他越多的兵他越能帶出威力,沒有人馬限制。

  對梁川來說,也就帶個五百個人左右吧,多了他嗓子不夠大,喊不過來。

  騎兵相接要是能切破能陣是最一流的,不能只能人借馬勢衝殺而去,改變行進的方向用一種貼著敵人的方法刮肉一般殺過去,然後繞個圈子再回來再刮一遍。總之就是一個字,馬要衝起來,步兵碰上了這樣的騎兵只有待宰的命運。

  這打法有一個更貼切的叫法——鏖戰。

  兩撥人就像兩個圓互切一樣,互相交戰在了一起,長刀與長槍互相碰撞著,馬上的騎士有些甚至被人砍死了戰馬依舊跟著人群向前衝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