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娘梁川 作品

第七十七章螺城師傅2

  他們這一幫人住的村子叫王孫村,就是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的那個王孫,但其實跟那個詩沒有一點關係。這個村都是姓趙的,但是天下姓趙的多得不得了,跟皇親一點都不沾邊,更和王姓孫姓一點關係都沒有,大宋還沒建立的時候他們就生活在這裡,現在官家姓趙,不知道的還以為這些窮鬼是東京城裡的趙家子弟流落至此的後裔。

  趙小品回到螺城鄉的時候,他們這幫螺城師傅的帶頭大哥趙發達正端著一個粗瓷大碗蹲在村口吃晚飯,晚飯就一碗糙米,乾的,他家就在村口,頗有點老爺守家門的味道。做這一行的,吃不得稀飯,因為體力消耗太大,吃稀的沒頂一個時辰就又會餓得兩眼冒金星,所以只能吃點乾飯。糙米上面就幾根青草葉子拌著豬油炒了一下,肉?好些日子沒吃過了。

  眼下已經快過年了,村子裡好多戶村民都快揭不開鍋了,更不要說過個體面的年了。自己下面幾個同家族的晚輩趙金玉趙家思趙廷昌天天來家門口守著,一有點什麼風吹草動就相當敏感,生怕有什麼活路自己錯過了,這不敏感行嗎,家裡的米都快吃見底了,天天窩在家裡,種地也沒人家那麼好的地,大片的鹽鹼地連草都長不出來!

  “達叔,實在不行,咱們再出去轉轉唄,天天在家裡這樣守著,活路它也不會自己找上門來啊?”僅存的老人中趙發達的輩份是最高的,在場的幾個人都是他的晚輩。每個晚上幾個都會不由自主地跑到趙發達家裡碰頭,時不時幾個牢騒話就會冒出來。

  “出去?”趙發達看了一眼說話的趙金玉,說道:“出去可以啊,我把這個頭家的位置給你,這一大幫子你來帶,我跟你出去!”

  趙發達扒拉著碗裡的飯,白了一眼趙金玉。趙金玉是個木匠,手藝也是略有小成,但是趙發達一句話還是將他頂得屁放不出一個來。為什麼他們要拉幫結派,就因為他們螺城的這個體系都是一個領頭人帶隊,領頭的收錢,下面不管你是做木工還是做石匠,直到這個活全部做完,錢都由頭家收著,後面再分錢,一般也是平均分。

  這就造成一個問題,有活幹的時候統一聽頭家指揮,按頭家的說的分錢。但是沒活幹的時候就是全部吃頭家的,平時有活幹的時候還不打緊,這沒活幹的時候拖著一大幫人,有多少,二三十來號人。。師傅帶徒弟,師傅算工錢,徒弟管飯。

  再有錢的頭家也時常扛不住這幫人這樣造。這幾個月下來,房子沒起兩棟,幾十張嘴,做這種重體力活的一個個又能吃,吃得越發達到後面說不行了,回家,各吃各的。

  這時代沒有電話沒有電視廣告,更沒網絡之類的東西,螺城師傅們空有一身好手藝卻常常攬不到活做,外面的人介紹活通常都是靠熟人手口相傳一個個介紹過去,但是隔得遠了往往信息沒有那麼靈通。

  趙小品到了村口,幾個族裡的長輩都在村口頭家趙發達的家門口杵著,頭家是清源特有的叫法,就是領頭人老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