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娘梁川 作品

第七百四十八章對倭之策


  張文此時如何能聽得下去梁川的說教?讀書人最是固執已見之人,除非強大的力量讓他低頭,要靠說教讓這些個官場老油條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那還是省省吧。

  他此刻想的只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官位!十年寒窗的痛苦誰人能知,他可不是苦讀了十年,前後讀了差不多二十年才在科舉中脫穎而出,不是他吏治不作為,而是這些天殺的倭人實在太猖狂,好像一夜之間冒出來似的,攪得他的轄區不得安生,這能怪他嗎?

  梁川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是左耳進右耳出,腦海裡滿是梁川要去汴京參死自己,弦外之聲再明確不過,就是要自己大出血,他早聽說梁川從通濟河一路過來,對沿途所有的官員都是各種抓小辮子威逼利誘,逼著他們走上送錢的這條路子。

  說實話倭寇不是他招來的,他手底下更沒有那個能力去剿滅倭寇,歸根到底朝廷把兵權全部收到了宋州,並不是他不想跟倭寇妥協。守土有責,如果他在這個時候讓倭寇攻破他們登州縣城的大門,那面臨的是更大的浩劫!

  他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所能,沿海各個鄉村一旦發現倭寇的蹤跡就要點起狼煙,人員堅壁清野全員後撤,儘可能不把物資留給倭寇,在這樣的機制下,登州一年受到倭寇無數次的襲擊,卻始終能堅持住攻擊,老百姓也沒有受傷滅絕式的損傷。

  總的來說,他張文作為一方大員,沒有功勞,苦勞也是有的!

  如果要他向梁川送禮換來妥協,說實話他自己也辦不到。他不是一個傻瓜,更不想做那種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軟骨頭官頭,靠著巴結來換取自己地位的穩固。這個時候梁川要拿這個來作文章他反而不怕!

  “倭寇作亂非本官不作為,實在是州縣無可用之兵,遣兵調兵全賴路里上官調配,若是足下能將這等情況反應給朝廷,給下面可用之兵,本官替這千百生黎謝謝足下大恩!”

  梁川卻是問道:“這倭寇作亂多久了,你們難道有跟朝廷反應過這事?”

  張文不卑不亢地回應道:“本官往路里上書至今已有十三道,幾乎是從倭寇開始作亂起每月一道!”

  陳江寧這時候道:“這些倭寇卻是這近一兩年才開始瘋狂侵擾我們京東路。”

  梁川一臉不相信地道:“一年多了,朝廷就一點都不理會?”

  張文嘆了一口氣,據實回答道:“宋州方面一開始也真的重視,一派就是至少幾個營少說也有數千人馬,誰知倭人實在狡詐,每每登陸就只有數十人,最多也不過數百人,全都是兇悍暴戾之輩,以一敵十不為過。倭寇聽到宋州方向來人,這些人又跑得比誰都快,乘上海船往茫茫大海里一鑽,朝廷想剿滅他們都沒有辦法!”

  “前幾次倭寇進犯宋州都派出人馬,但是往往無功而返,連倭寇的影子也沒有見著,如此幾次之後宋州方面就知道,倭寇只是來搶劫百姓的財物,他們不會攻城掠城,於是就拖延數日,只讓倭人們搶夠劫爽了自己走掉就是,他們還能省下一大筆軍費!本官固然做不到位的地方,可是失土之責不在本官,種種惡相還請足下詳察!”

  張文說這些話的時候同樣是底氣十足,他與京東路其他的官員不同,京東路其他的地方有的是匪患,他這個地方出的是倭亂。區別就是倭寇的數量實在太少,與西北李元昊那種量級動不動就是幾萬幾萬的騎兵的大軍隊比起來,這些倭寇還不如像是登陸來大宋要飯的叫花子。就是黃泥崗上的那些個強盜數量都比這些倭寇多,這讓朝廷怎麼重視?

  梁川自己經歷過石蒼還有遊洋山上的山民造反,就是福建路那種窮山惡水隨便一起農民造反的數量都比倭寇的危害大一百倍人數多一百倍!

  這裡面固然有人們認知的錯誤。他們只以為危害的大小是用敵人的數量來橫量,卻不知道這裡面還有武器裝備還有經濟基礎等各種因素在內。

  在這之前島國實在是窮,窮得連出海的船也沒有,但是現在他們不一樣了,源氏一統島國讓島國正式進入了封建時代,島國內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小量的土地卻養不起這麼多的武士,他們的力氣沒處發洩,自然就把眼光投向了更加富裕的大宋!

  反觀大宋,宋廷害怕前車之鑑對藩鎮割據的提防已經深入到了骨子裡,武人不可信,就連一點點的兵權都不會隨便亂下放,全部牢牢地抓在朝廷權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