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欣寶 作品

第五十四章 欣宮

這跟伯聊以前在軔國的所作所為沒區別,又複製了一遍。

不僅如此,天子還臨時加封欣君聊為方伯,統領冀西五國。

鈺伯則成為了虛伯,空有伯爵爵位令,卻不能號令冀西。

“欣伯兩次為王室征討不尊周禮的亂臣賊子,實乃大周忠良!”

周天子在百忙之中,這般誇讚伯聊。

伯聊周禮維護者的名聲,也傳了出去,不僅僅只是冀西知道,中原的諸侯也都知道,在冀西有個叫欣的國家,欣國國君聊是周禮維護者,誰敢違背周禮,就攻打誰。

……

又一年後

欣國一百三十二年秋

伯聊將欣邑和南欣合併,在南欣建造城牆。

原欣邑被稱之為欣邑北城,南欣則為欣邑南城。

又徵調奴隸一萬,建造欣邑通往軔國和轢國的直道,又在轢原北部山區開闢山路。

不僅是欣國的奴隸被徵調,就連軔國的奴隸也被徵調。

這些年,奴隸們感到愈發勞累,文公時期的休養生息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武公時期的大量勞役。

築堤壩、建城牆、修直道、開闢山路、開荒東欣、開荒月谷。

他們也曾試圖逃荒到鈺國、羅國、軔國,但是三國都會將他們遣回欣國。

欣邑

一座宮殿正在營造,以往的小木屋已經難以承載欣君的後宮。

宮殿倒也不奢華,只是單純佔地面積大。

由於周圍的土地都被各種官署和民房佔據,所以欣國宮殿只能向後面的欣山擴張面積。

城牆由夯土製作,頂上鋪設了燒製的陶瓦,以大板瓦為主。

最南面是宮門,進入宮門,可以看到兩座土黃色的“闕”,這兩座闕,是宮殿的瞭望塔。

再往北走,正前方是三條石板路,左邊的石板路通往“社”“稷”,右邊的石板路通往“宗廟”“天壇”。

宗廟是祭祀祖先的場所,相當於平民家的祠堂。

“天壇”是祭祀天帝的場所。

“社”是祭祀土神的場所。

“稷”是祭祀穀神的場所。

這些統稱為四祭。

祭祀祖先要用牛、羊,祭祀天帝要用人、牛、羊,祭祀土神要用豬、魚,祭祀穀神要用粟米、魚。

不過欣國沒有活人祭祀的傳統,所以祭祀天帝時,用的是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