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清 作品

第十三章 新京來使

蔣易聽完他的話心中火冒三丈,說是要儘快解決邊患,但他們做的哪件事兒能往這上面靠?

邊將的軍報一封又一封的往上遞,裡面將北境形勢的變化寫得清清楚楚。哪裡需要派專人來探查?浪費時間不說,更可能貽誤戰機。

如果不是有天武三城在這擋住了北漠南侵的步伐,怕是這群使者還未到天武城便被南下的北漠軍隊屠戮了。

可是為了天武城,為了從朝廷要援軍要軍需,這些話他一句都不能說,只能死死地憋在心裡。

還得裝出一副好臉來,對著王衍之親切地說:“王大人莫急,且先隨本將進城入營。咱們到了營帳中再詳敘。”

隨後蔣易便親自領著王衍之一行回到軍營中。

待眾人依次落座,他才喚親衛將事先準備好的一本冊子遞給王衍之,那裡面記載著自北漠掀起戰事以來大齊北境三州敵我雙方勢力變化的詳細情況。

蔣易讀書不多,冊子上的行文便直白簡單。

王衍之雖不適應這種風格,但看著上面清清楚楚、一目瞭然的記錄也並沒有多說什麼。

片刻之後,他合上冊子,徐聲說道:“多謝蔣將軍,我等欲問之事在這本冊子裡大多都能找到答案。只是還有幾個問題想要請教,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蔣易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拒絕這些使臣,直言不諱道:“王大人有什麼問題只管問本將軍,只要本將軍知道便絕不會隱瞞。”

王衍之看了一眼隨他而來的官員,而後問道:“北境三州的邊城守將們自北漠興兵以來就不停派人到新京求援,可我等一行北上,雖然看到不少百姓拖家帶口往南遷徙,但大多秩序井然、並無過多緊迫之感。來到天武城後雖見大軍壓境,但聽說也只是圍而不打。這北境的形勢果然如眾將軍所說的那樣危急嗎?”

聽完他這番話,蔣易一口氣堵在胸口,什麼叫百姓南遷卻不緊迫,不緊迫他們何至於拋家舍業逃往別處?什麼叫邊境形勢沒有他們描述的那麼危急,不危急他至於每天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唯恐天武城陷落成為大齊罪人!

果然不該指望這些只會紙上談兵的讀書人!

可即便如此,他也只能壓著火氣皮笑肉不笑地解釋:“王大人也看到我在冊子中記載的數據了。二十多年前大齊大敗北漠,迫使北漠低頭和談,當時大齊要求北漠除了退還被他們強行佔據的大齊北境三州的領土外,還要求他們整體向北後撤兩百里。

大齊便是在這兩國之間的兩百里中間地帶內自西向東修築了十二座衛城,並在每座衛城中常駐三千邊軍,一共三萬六千兵馬。

同時要求北漠在兩國邊境的駐軍必須在兩百里的基礎上再後撤一百里,而且總數不得超過十萬。

之所以這樣要求是因為我大齊北境除在外拱衛三州的十二衛城外,三州內還共有十二座規模較大的邊城。涼州有姑射、姑臧、姑獲三城,朔州有“武運昌隆威嚴”六城,建州則有建昌、建平、建寧三城。這十二城中每城都駐有兩到三萬將士。加上外圍衛城,兵力可達三四十萬。再加上三州下屬郡縣內的守備軍,北境整體兵力在五十萬以上,足以應付北漠十萬兵馬。”

“是啊,此事我也在兵部卷宗中看到過。既然如此,為何還擋不住北漠區區不到兩萬兵馬?”兵部的一個隨行郎官聽到這裡忍不住插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