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清 作品

第二十章 兒時舊怨

比如碧雲山與中原王朝間微妙的關係,為什麼成為公主之尊後就必須脫離碧雲山?恐怕不僅僅是皇家威儀規矩的限制,更有可能是碧雲山無法容忍當朝皇帝血脈的染指。這應該是碧雲山與中原王朝數百年來形成的心照不宣的不成文的規則。

再如定國公與大齊泰和帝之間少年相交、情誼深厚,後來定國公助泰和帝登臨帝位、幫他打敗北漠、為其駐守邊疆,如此君臣相和為何又突然慘淡收場?

胥琰甚至有些懷疑定國公與泰和帝之間的關係真的破裂了嗎?如果定國公的突然倒臺背後另有內幕,那究竟又會是什麼呢?

只是眼下能收集到的信息還是太少,胥琰的這些猜測也只是猜測罷了。而且這些問題他也無法開口詢問盧明遠,畢竟不管兩人再怎麼志趣相投、引為摯友,他們都是屬於不同甚至有可能是敵對的陣營。

不過,還是有一些問題是可以跟盧明遠一起討論的,比如說那個活成天下女子最豔羨的樣子的大梁平寧公主。

“明遠,你可知道為何平寧公主在執掌北境數十萬大軍的情況下卻支持廢掉自己的親弟讓一個旁支宗室子登臨帝位?”

胥琰對此十分不解,這與北漠信奉的不爭便是死的信條完全背道而馳。

盧明遠並不意外胥琰會問到這個問題,畢竟當年他在聽祖父講述這段歷史時也發出了同樣的疑問。

只是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因為可能存在的答案實在太多了。史書記載得含糊其辭,各種野史的記載則眾說紛紜。

不過他還是斟酌道:“平寧公主的選擇不管是放在當下還是那個時代似乎都讓人難以理解。真要認真算起來,當時的攝政王除了獲得了一些大梁士族的支持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強大的實力。

反觀平寧公主,坐擁整個北境,自己的弟弟是名正言順的皇帝。她完全沒道理反其道而行,不支持自己的弟弟,反而將自家皇位拱手讓人。

但是我祖父在講這段歷史時曾對我說,讀史除了要看書中人物作出選擇時的局勢外,更要上下求索。往前往後多看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便能看到此人在作出選擇前經歷了什麼,其作出的選擇又造成了什麼樣的結果。

你看平寧公主,她前面十數年一半時間生活在步步驚心的深宮中、一半時間則居住在大權在握的舅父府中。這樣的成長經歷自然鍛煉出她異於常人的心機手段。

然而,一朝風雲變幻,舅父倒臺,她那身為傀儡皇帝的胞弟被殺人於無形的士族掌控。為了她自己和弟弟的性命,她不得不北上殺敵。但那段慘烈的日子又讓這位天之嬌女見識了什麼叫人間煉獄。

皇權之下便是人間的累累白骨,與攝政王爭權便意味著把本已生活在煉獄中的百姓再往地獄深處送上一程。

我想看夠了北境生靈塗炭的慘劇的平寧公主,一定不願把視她為神佛的北境百姓再次推向苦難的深淵,所以她才會選擇讓步。從平寧公主後來苦心經營碧雲山,給天下苦難女子以安身立命之所也不難看出她的慈悲心腸。”

盧明遠這番話很有說服力,但胥琰仍是不能理解,“平寧公主就不怕攝政王出爾反爾嗎?要知道,一旦真正坐上那個位子,就不能再容忍有其餘威脅。你們中原不是有句古話叫“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就算平寧公主不怕,跟隨她多年的將士們又如何甘心,又如何不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