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清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六章 追根究底

那時候盧明遠的注意力不在這上面,便沒有多問。所以他對沛縣這些官員的具體情況瞭解得並不多,只能求助於李伍其。

李伍其也沒有辜負盧明遠的期望。他把縣令高呈還有縣尉李於澤等人的身份背景詳細地講述了一遍。

縣令高呈出身於司州高氏的嫡長房。司州高氏也是個傳承久遠的世家,但他們在司州的勢力和影響力卻遠遠比上鄭氏、王氏這些大世家。

這主要是因為高氏最初興起和紮根之地並非司州,而是北方的涼州。大概百年前,這世上還只有涼州高氏,而沒有什麼司州高氏。

前朝末年,世道大亂,涼州地界脫離了當時朝廷的掌控,被各種勢力所割據。各個勢力之間今日你打我,明日我滅他,相互征伐,樂此不疲。

與此同時,北邊和西邊的域外勢力也趁亂把黑手伸進涼州,想要分一杯羹。使得涼州更成了不見天日的混亂之地。

混亂之處,涼州高氏還可以仗著數百年積累下的家族底蘊得到各方勢力的忌憚或敬重。

但隨著涼州地界混亂程度的加劇,局勢越來越糟糕。涼州高氏再如何長袖善舞,也無法同時與所有的割據勢力保持良好的關係。

尤其是那些出身底層,靠著一身武力和江湖義氣拉起一支人馬的勢力首領,反而看不慣涼州高氏這種高高在上了無數年的世家大族。他們與涼州高氏的人產生摩擦後,根本不會有什麼顧忌,直接抄傢伙就幹,讓涼州高氏十分被動。

隨著涼州地界的局勢越來越糟,涼州世家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有一些世家選擇抱團取暖,或者乾脆選中一個割據勢力傾力支持。

也有一些世家對當時的朝廷還抱有期望,決定舉族向南遷徙。司州高氏當時便是向南遷徙的涼州世家之一。

他們在遷到司州之後,才發現這裡的局勢也就比涼州好一些。朝廷無能,天下大亂,到哪裡都無甚差別。

無奈之下,涼州高氏便留在了司州,成了司州高氏。

雖然有世代交好的司州本地世家相助,高氏從涼州遷入司州,並在司州真正紮根下來還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但這些其實還不足以讓高氏傷筋動骨。真正讓高氏一落千丈的,是他們將寶錯壓到了與大齊太祖相爭逐鹿中原的另一勢力上。

大齊立國後,太祖為人寬和,並未追究司州高氏。當然,他也不可能像對待那些支持他的世家那樣,對司州高氏一視同仁。

司州高氏也有自知之明,一直小心翼翼地低調行事,生怕有朝一日不慎惹了事,讓大齊太祖新賬舊賬一起算。

司州高氏沉寂了數十年,自然無法跟得上其他不停高歌猛進的世家大族,實力嚴重摺損。慢慢淪為了彭城劉氏這種二流世家。

若不是他們傳承久遠,在司州有無數姻親故舊只怕連叫司州高氏的資格都會被剝奪,只能冠上一郡甚至一縣之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