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咬死我啊 作品

第94章 賺銀子、辦報紙,村子蓬勃發展

自從趙承成帶著趙家村的老少爺們兒,在洪澤湖畔立足,建立新趙家村,一晃已是一年有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時間就像淮河之水,緩慢而又不可阻擋地向前流動,轉眼已逝崇禎十六年的年末。

正是除舊迎新的時節,卻因明末小冰期的氣候影響,洪澤湖內外天寒地凍,靠近岸邊的一片湖面已然結了冰。

彷彿萬物都在冰天雪地之中失去了應有的生命力,漸漸陷入了沉睡。

至於能不能撐過這個格外寒冷的冬季,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

正如這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一般……

趙家村之中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老老少少都為過年做著準備。

趙承成作為村長也是忙得不可開交。

年底了,村子裡要算工分、分紅利,給村裡的父老鄉親發錢了。

老子山、龍集寨、高湖臺,還有遠在汝山湖的二郎廟,同樣需要分紅和贊助,銀子也要算到分毫不差。

經過一年多的經營,圍繞著趙家村,已經形成了以出口為導向的一整個工貿體系。

綢緞織坊、瓷器窯廠、造紙作坊一個個建立起來,造出的產品,除了一小部分留作己用或是送給別人之外,其餘的全都通過鄭森銷往海外,從外國人口袋裡掏銀子。

還有村裡的工程隊,帶著趙承成新發明的水泥,四處招攬工程,修建各種屋舍城牆。

同時打魚、醃魚、售賣軍糧的老底子生意也沒落下。

這幾樁生意做起來,每個月都能帶來兩千兩銀子的入賬,刨去同其他寨子以及大鹽商汪銀城的分紅,趙家村淨入賬也能有千把兩銀子。

這些銀子不少了,尤其還是長期的進項而非一筆子買賣。

然而明末天下震動不斷、紛亂不息,需要花銀子的地方更多,又要擴張軍力、又要囤積糧食、又要應付各種臨時性的開支,趙承成這邊一年多了,其實也沒攢下多少錢。

翻閱賬本,看著始終也膨脹不起來的積蓄,趙承成眉間愁雲密佈。

餘慶祥走進書房,在炭盆邊暖了暖手:“大哥,村外又來了一群難民,看人數得有千八百人,咋辦?”

這都見怪不怪了。

崇禎十五年是個平年,天下小災不斷、大災沒有,老百姓還能填飽肚子。

可十六年、十七年又是兩年的大災之年,北方赤地千里、南方洪澇不止,就連江南的米價都翻了個跟斗,北方逃難來的難民就更多了。

“唉!”趙承成嘆了口氣,“這事讓趙老爺子去辦吧!照例,看看有沒有落了單的、會技術的,有就留下。留不下的,一人給一斤炒米,給他們三天半飢半飽,咱們也算仁至義盡了。記著,別忘了用報紙包了再給他們。”

趙承成口中的“報紙”,又是他下的一步大棋,只是眼下看來還是一步閒棋而已。

而這步閒棋,是盯著東林黨下的。

明末原本東林黨人就佔領了幾乎整個上層輿論陣地,若到了南明半壁江山之時,本就以江南為大本營的東林黨,勢力只會更盛。

這也是雖然手裡沒有多少兵權,但東林黨仍能在南明肆虐的原因。

想要打破這種輿論壟斷,跟東林黨人搶上層陣地是不現實的,既困難,又要耗費大量時間。

時間不等人啊!

於是趙承成便想了招另闢蹊徑的招數——在趙家村裡開辦了印刷廠,用活字印刷技術印製發行報紙,讓升斗小民聽到趙家村的聲音。

明末資本主義萌芽正在蓬勃發展,市民社會也已初具雛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這種市井讀物已然風靡。

發行流通民間的報紙的條件足夠成熟了。

當然,要小老百姓花錢訂閱報紙,不但沒有這種消費習慣,就是郵政、物流也跟不上。

因此,索性來他個免費贈送,夾在趙家村出產的各種物資產品之中,行銷海內外。

並且從一開始就絕口不談政治,而是刊印一些笑話小說,甚至是四格漫畫,先把閱讀報紙的習慣培養起來再說。

吩咐完了難民的事,趙承成又想起軍械生產的問題了:“慶祥,現在庫裡存了多少火槍了?”

“六百七十二挺。”餘慶祥回答得有零有整。

“我說的是一體式槍管的新式火槍。”

“那一共是一百五十五挺。”餘慶祥掌握的數字同樣十分精確。

趙承成吸了口氣:“還不夠多啊,叫弟兄們繼續加緊生產,就咱趙家軍的弟兄人手一挺,還不夠用。”

餘慶祥點點頭:“鍛造坊那邊說是自打宋先生來了,改進了些工藝,爐火溫度也提高了,生產速度上去不少。就是幾個工匠還沒熟悉工藝,弄出來不少廢品……”

其實就是“良品率”過低的問題。

改了新工藝,也改變了之前的工作習慣,良品率降低也是沒辦法的事。

關鍵是趙承成對“良品”的定義比較嚴格,出產的槍管不僅要能打得響、打得準,還要做到同其他火槍互換槍管,有利於戰場上的及時保養維修……

趙承成也知道自己的要求不低,“嗯”了一聲:“宋先生是大才,他研究出來的辦法大約不會有錯,叫兄弟們加把勁再試試。真有錯了,等宋先生來時候,聚在一起再研究研究。”

餘慶祥答應一聲,便離開了。

趙承成口中的“宋先生”名叫宋應星,就是那位寫了《天工開物》,對中國古代手工業技術進行大總結的宋應星。

他現在任職鳳陽府亳州知州,經陳於階的介紹,來趙家村看過幾次,參觀了高爐、鑄造坊、紡織坊、瓷器窯等處,來了就不想走了……

他就想待在趙家村裡研究各種技術,甚至有了辭官不做的心思。

然而鳳陽總督馬士英和趙承成不對付。

既然宋應星和自己投緣,那麼讓他在馬士英手下繼續當他的知州,無異於在馬士英身邊插了根釘子,對趙承成的好處更大。

宋應星真想再來研究技術,只要編個理由,去南京述職,途徑洪澤湖趙家村的時候多留步幾日即可。

至於去南京的理由也很好找。

因為現在南京城中雖不是官職最大,但卻是最有實權的,乃是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

因其在趙承成的幫助下,整頓江南軍務有功,受到崇禎皇帝的褒獎,特擢升他為南京兵部尚書,會同南京鎮守勳貴、守備太監,共管江南軍務。

這比歷史上史可法就任此職要早了近一年,讓他多了一年的時間積攢人脈,或許就不會有他在弘光朝的窘境了……

趙承成這一年多以來,不斷增強勢力、攀升科技樹、擴張影響力,等待的只是一個消息而已。

而這個消息,就在今日,由趙同瑞給他帶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