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曾住 作品

178、文山海四院

天門山步道九曲十八彎,攀登極考驗體力。步道開拓得極寬,所以儘管行人眾多,也沒有因為擁堵而發生衝突。從七國趕來的考生,形形色色,有和蘇清舉一樣背劍的,有一身粗衣不帶隨從的寒門子弟,自然也就有前呼後擁的天潢貴胄,更有三步一句聖人語錄的朝聖者。

在蘇清舉看來,這裡頭真正的讀書人,恐怕只有最後一種。但與其說他是讀書人,倒不如說是狂信徒。

越往上攀登,蘇清舉越感到靈氣的濃郁,甚至隱隱有種無須修行練氣就能洞見靈氣的感覺。

烏玄羽淡淡道:“你是不是感到很奇妙,一群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卻能佔據如此福地。”

蘇清舉道:“確實很費解。”

烏玄羽道:“你已經從象王那裡瞭解到了文山海書院的構造。”

“文山海書院每三年一次大考,每次分成四個學院,分別是修身院、齊家院、治國院、天下院。”蘇清舉一面回憶一面說,“修身和齊家各收五百名學生,而治國和天下兩院,則各收五十名。”

烏玄羽道:“你只看到數量上的不對等,卻不知道四院的真正區別。”

“哦?”蘇清舉道。

烏玄羽道:“修身院五百名額,多是寒門子弟裡文章文采較為出挑的,這些人身上絕無仙骨,日後想要進身只有參加科考一途;齊家院多世家、豪門子弟,這些人的前途自然用不著別人操心,他們的文采不一定很好,但學雜費一定交得很多。”

蘇清舉道:“這不就是用錢買前途?”

“世界大同,你習慣就好。”烏玄羽淡淡道,“但僅憑那些文采出眾的寒門子弟和人傻錢多的世家、豪門子弟,文山海書院在修行界的地位不會如此超然。”

“原因在剩下兩院身上?”蘇清舉道。

“如果你能考過的話,多半就會被歸到治國院。”烏玄羽道。

“這裡面有什麼講究?”蘇清舉道。

“治國院只收仙骨、文采俱佳的學生。”烏玄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