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言紅袖 作品

第163章 學他個天昏地暗

 誰都不想經歷這種事情,所以一個賽一個地拼命。

 零班的人在感慨,連王航的小弟們都不冒頭了,真是認真啊。

 王航的小弟們在感慨,連李顏都特麼複習了,這哪還得了啊……

 直到李顏有一天在飯堂聽到身後女生討論“零班那個李顏居然複習了”,他才知道自己不復習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

 恐怕又少不了室友們推波助瀾的功勞。

 不過外界的聲音也只是聽個響,李顏最近如此認真,也是有原因的。

 自打他政史地生四科全數到達50%進度之後,積累提升的速度就變得異常緩慢。

 別說把初三知識學完了,就算是把高中知識該背的背了個七七八八,這塊突破就是上不去。

 李顏還嘗試了學習課外知識的路子,例如地理,基礎知識基本學會了,把世界地圖也基本背了一遍,包括但不限於國家、主要城市、地形、氣候等等……

 但就是沒啥用,明明裝了足夠多的東西,也確實記住了,結果數據就是沒提升。

 甚至連記憶力都沒提升,還是51。

 50%的水平是很強沒錯,但不至於多學了這麼多知識多記了這麼多東西都沒用吧?

 一定是某個地方出了問題,不是在量上,就是在方法上。

 他可能還沒找對路,等於知識還沒運進倉庫,只是全都堆在了倉庫門外。

 堆再多也沒有用。

 李顏元旦前就在思考這個問題,參照著自己數學突破的經驗,整明白了一個道理。

 知識這東西分存跟取,存進去不分類,取出來就很獨立。

 小學與初中前期的學習與考試,基本就是你存好了能對應拿出來就行,但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的逐步積累,“體系”的重要性就逐漸凸顯。

 他必須構成一套知識架構,讓每一個存進腦子的知識點都擁有鏈接,能跟其他所有相關的、有影響的知識點聯動,解決問題時不再只取決於記不記得住某個內容,而是直接動用整個知識體系來解答。

 就像地理,背下來國家與城市名是挺了不起的,但是每次提到某地的某一方面,他都只能翻找式地把這一小塊知識撈出來,這時候題目提到另一方面,他又得翻找一次把另一方面的小知識點撈出來。

 他記住了許多張地圖與許多本書,但沒有記住一個真正在運轉的三維地球。

 啥貼圖元素都有了,運行的機制也都明白,但是這遊戲沒跑起來。

 這就是他這短時間做的工作,非常具有難度的工作,就連“記憶”都需要更改方式,使用聯想式的辦法,而不是單純的圖像文字記憶。

 成果喜人。

 政史地生,每個科目都形成了一套複雜的知識網絡體系,終於能把超前學習的高中知識、額外學習的課外知識與當前的初中知識相結合,最明顯的提升便是:

 以前做到大題,基本算是看完材料跟題目,再利用材料提示努力從腦子裡搜索相關的知識點;現在做大題,看完材料所有相關知識就成體系地呈現,根本不用再看題幹一眼,結合更多知識點對某方面內容進行拓展分析也從大難點變成最簡單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