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

溜達一圈估摸著時間差不多,兩人正要回去。魚塘邊的小路上一人揹著揹簍路過。




她滿臉笑意地看著陶青魚兩人。




陶青魚頭皮發麻。




“年嬸嬸。”




年芳韻,秦梨花的嫂子。燕哥兒的本家嬸孃。要說當初陶青魚煞星那名聲傳出來,還是燕哥兒從他嬸孃這裡挖到了根子。




“欸!這就是魚哥兒的未婚夫吧。”




年芳韻身子瘦小,但精神氣兒足。她性子率直,喜歡就是笑眯眯地看人,不喜歡的都不稀得給個眼神。




未婚夫……




陶青魚點頭。現在確實是了。




方問黎頷首:“年嬸。”




這一下給年芳韻叫開心了,她卸下揹簍,刨開上面那一層豬草連拿了四五個冬筍出來。




各個巴掌大,像冬日裡的大白蘿蔔似的。




“魚哥兒,給!拿家去。”




“年嬸嬸,這使不得。”陶青魚連連擺手。




“就幾根冬筍而已,我家竹林裡多的是。”年芳韻豪氣道。




她將筍子往方問黎手裡一塞道:“拿著!”




“小兩口要好好的啊。”她回身拍拍陶青魚的手,“嬸子還等著回家餵豬,就先走了。”




年芳韻笑呵呵的,揹著半個身子高的揹簍,幾下消失在視線之中。




方問黎看哥兒一動不動,問:“不高興?”




“半點沒有。”




陶青魚將他手裡的竹筍拿過來,邊走邊道:“只是羨慕。”




“嬸子家有自己的竹林,吃個筍子是多簡單的事兒。”




他家把冬筍當個寶貝,但人家卻不缺。




不過還是謝謝年嬸嬸給的筍,這頓又添了一盆菜。




方問黎瞧著自個兒手上最後兩個胖胖的筍子,在哥兒伸手過來時往邊上一讓。




“想要竹林?”




陶青魚巴巴看著他手裡最大的兩個筍子道:“想要家產。”




方問黎笑著道:“那以後家產都給你?”




陶青魚惡狠狠:“也不怕我抄了你家底兒跑了。”




方問黎安心跟在哥兒身後,注視著他單薄的背。聲音徐徐:“抄家底兒可以,跑也可以,帶上我就好。”




陶青魚被他逗得一笑。




“帶上你那還叫跑嗎?”




“為何不叫。”




一路上插科打諢,兩人到了家門。




陶家院兒里正熱鬧,三個小孩而一人兜著一把糖在小院兒裡你追我趕。




撲通一聲——




扮著老虎的青苗一下子撞到了方問黎的腿上。




方夫子紋絲不動,倒是小孩被彈得往後仰倒。




“小心。”陶青魚伸手。




方問黎先他一步勾住小孩。




青苗看把他抱住的人,包子臉一紅,兩隻小手舉著僵硬得不知道怎麼辦。




方問黎給




他放好,青芽就直接跑到他身邊,脆生生來了一聲:“哥夫!”




青苗護著衣兜裡的糖果,水汪汪的圓眼睛眨巴兩下。




“哥、哥夫。”




“不是這麼叫的!”楊鵲拎著兩小孩兒拍了拍灰,“該叫哥。”




“大哥哥的相公不是叫哥夫嗎?”青芽天真問。




楊鵲捂著小傢伙的耳朵,說悄悄話:“還沒成親呢。”




“嗷。”




青芽挪過去往陶青魚腿上一靠,拉著他手,將小爪子裡緊握住的糖放他手中。




他自個兒嘰裡咕嚕一通說,然後小腦袋一點:“那就是哥夫!”




楊鵲白眼一翻。




得,白說。




注意到那些冬筍,他問:“筍子哪兒來的?叫你們去玩兒不會帶人去挖筍了吧。”




方霧聞聲看來,眼裡是滿滿的不贊同。




陶青魚無奈笑道:“想哪兒去了,年嬸嬸送的。”




方霧一笑:“正好,剝了炒臘肉。”




“我來。”陶青魚攬了活兒。




方問黎自覺跟著陶青魚走,哥兒幹活他也幫忙。




剝筍是一件很解壓的事兒。




陶青魚坐在小凳子上用小刀豎著一劃拉,直接捏著厚厚的筍衣一揪,再掰了頭頂的尖尖,手裡就只剩下白嫩的筍肉。




方問黎瞧了唇角微揚,手上是與哥兒截然不同的緩慢細緻。




大人們該做飯的做飯,該閒聊的閒聊。但眼睛落到院兒裡,無不瞥過那屋簷下的兩個年輕人。




他倆一個專注手裡的活兒,一個似幹活,實則一舉一動都注意著眼前的人。




過來人都看得出來,方問黎對哥兒有心。




他們各自欣慰笑笑,也不去打擾。




筍子剝完殼,餘下的事兒方問黎就插不上手。他正以為哥兒要拋下他去忙活,誰知他衝著那三個小的手一招,道:“過來。”




青芽笑著跑來:“大哥哥,哥夫!”




青苗靦腆,但也跟著叫“哥夫”。




青嘉繃著小臉,缺了的門牙已經長出來一半:“大哥哥,方哥哥。”




小孩一本正經,也討人喜歡。




方問黎看過三人,也只是微微點頭。




陶青魚伸出一根兒手指,戳戳方問黎的膝頭。




“幫個忙。”哥兒眼睛圓亮,隱含期盼。




方夫子收斂著眼底的溫柔,微微點頭:“好。”




視線掠過哥兒凍瘡已然結痂的手指,他心情明朗。“手可還癢?”




陶青魚手指嗖地一縮。像受驚嚇的小魚。




“不癢了。凍瘡藥膏我在用,快好了。”




方問黎:“嗯。”




見他沒問題了,陶青魚手一揮,對三個小孩道:“走,讓方夫子看看你們練字。”




秉承著有資源不用是浪費的原則,陶青魚讓幾個小孩拿了紙筆過來。




給方夫子找了事情做,陶青魚端了




一盆菜過去,一邊摘菜一邊陪著他們幾個。




陶青魚讓方夫子教導學生,也算人盡其力。




方問黎對學生從來都嚴厲。




答應了陶青魚的,他便做到最好。幾個小孩看著剛剛還見著好相處的人,轉眼就變了個樣。




青芽瑟瑟發抖,撒嬌賣萌都不頂用。




陶青魚看得悶聲笑。




“魚哥兒!菜理好了沒?”灶屋那邊傳來他小爹爹的聲音。




陶青魚端起一盆菜就走。




屋裡一下只剩方問黎跟三個小孩。




沒了陶青魚,氣氛一下沉寂下來。活水變成了死水,半分不流動。




陶青魚不在,方問黎身上那股冷意自然而然凸顯。好在面對的是小孩,是哥兒的弟弟,他不至於冷著人。




方問黎:“想念書?”




陶青嘉手中筆是人用過的舊毛筆。紙是最次的草紙,墨水滴上去頃刻就能暈開。




條件如此,但小孩練字卻坐得板正。




整張紙寫完,他就像一顆小松柏,內裡端正且堅韌。




小小年紀,比常人多一分的專注。眼神澄澈,也不懂得掩飾不住那份求知若渴。




陶青嘉落下最後一筆,才抬頭看他。




方問黎:“你大哥哥應該想送你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