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泉 作品

第四百六十九章 明“道”

他買這些書,是因為他現在走入了修行路,開始修道了。

修道,修道,首先得理解道是什麼東西吧!而且,他現在也有許多的困惑。

比如之前他催動財神望氣訣,吸收靈氣,是從身體皮膚的毛孔吸收,現在則變成了靈氣先進入識海的舍利子過濾一遍以後,才進入筋脈,融入丹田。

這種變化,張浩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在沒有老師指點的情況下, 他只能自己去理解道的含義了。

老子在《道德經》中記述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張浩然現在雖然是記憶力超群,也看了好讀書,但是讓他很是無語的是,他看了好多遍《道德經》,結果連第一章也沒搞懂。

總覺得太深奧,包含了無窮道理,可就是理解不了。

看了整整一天,張浩然只是模糊地明白了似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成萬物之後,又作為天地萬物存在的根據而蘊涵於天地萬物自身之中。

道是普遍存在的,無間不入,無所不包。

道雖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但它不同於可感覺的具體事物。

它是視之不見、聽

之不聞、搏之不得的,是構成天地萬物共同本質的東西。

如此玄而又玄的東西,讓張浩然的腦殼發懵。

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前沒學好古文的原因!

可張浩然記得當初在初中和高一的時候,他的語文學得還是挺不錯的。學過的古文基本上都能理解,許多還能背誦。

張浩然有股再去請教自己以前的語文老師的衝動,最後想了想, 還是算了。

主要是丟不起那人!

拿著道德經,張浩然默默地看著後面的法相巖公園。

公園內林木密佈!

依稀可以從林木的間隙看到一些亭臺閣榭,那是供去公園遊玩的遊客累了休息用的。

看著,看著,張浩然心裡忽然有了一些想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說,萬物由道生成。萬物都存在著道的影子。

用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說,事物都是運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人不可能踏進同一條河流兩次,也就是說事物具有唯一性!

萬物都在隨時隨地的變化!

那是不是道也在變化呢!

當然了,不管怎麼變化的道依然是道。

那麼,做為一個修道者來感應天道變化,是不是就不能按以前古人的方式呢?

如果將道比喻成山川地貌,一個地方千年前,百年前是一個模樣,但是千年,百年後的今天,也許是河流改道,山川被雨水,大風侵蝕,或者是人為的因素,使得山川地貌與千百年前卻有很大的不同。


就像是國內的一些大城市,地圖都是一年一換。

可想而知,變化,變化啊!

張浩然深深的地思索著。

道生萬物,這個過程中,如果在道生一時修道,是不是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過程中修道容易呢?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就可以理解了,上古時期修道有成者很多,而目前修道有成者幾乎沒有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