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新一期直播,農業的發展

 心情有一瞬間的複雜。

 他怎麼感覺,這個圖書管理員什麼都懂呢。

 先是點評紂王,後是提出農業方針。

 感覺這個被天幕稱為圖書管理員的,應該還有什麼他們不知道的技能。

 ……

 [農業發展,只要把握住這八個方向沒有出錯,那糧食無疑是會增產的,只看快慢問題。

 我們今天也不是要一下子讓大家學會現代的技術。

 事實上,增產糧食的研究也是需要花很長時間。

 今天天幕的前半部分,我們先談在古代社會,如何實現糧食的增產。]

 虞美人調出圖片,是各朝代的畝產總和。

 [戰國前期的糧食多為粟,折成我們這個時代的計算標準,量產粟205.8市斤。

 戰國後期畝產粟合今量畝產247市斤。

 漢朝畝產粟281斤;漢代粟豆平均畝產 264斤。

 唐朝畝產為畝產334斤。

 宋朝南北方水稻的畝產平均畝產309斤。

 元朝北方的糧食產量有所恢復,南北方糧食平均畝產338斤。

 明清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對比於前朝是有所進步的。

 明朝北方糧食畝產平均畝產300斤,南方兩季平均畝產557斤。

 清朝更是,由於推廣雙季稻、玉米和甘薯等農作物。

 平均畝產比明朝增產16.8斤。

 再加上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的產量(平均畝產加4.2斤),清朝的平均畝產對比明朝,共增加21斤糧食,共367斤。

 總之,無論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糧食在逐漸增產這件事情,絕對是肯定的。]

 虞美人在這幾日乾脆直接做出了個ppt,如今把各朝代的平均畝產做成了一個柱狀圖,投射在天幕上。

 不得不說,相當直觀,讓人一眼就能看得懂。

 各朝代的百姓們也看了,忍不住發出陣陣驚呼。

 真的,他們不看不知道,一看對比真的好大啊。

 但是,有個問題,明明糧食都已經增產那麼多了,他們還是有那麼多人會因為沒有飯吃餓死。

 可現在不是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

 他們得把後面講的牢牢記在心裡,按照天幕推薦的方法栽種,他們是不是也能種出那麼多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