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不需要進一步的實驗,如此便大大提高了小麥研究和種植的效率。

 然後,不出所料的,他又成功了。

 而且有研究“小偃系列”的經驗後,研究得更快了。

 不過短短几年,研究成功。

 從此,依靠這項雜交技術,我國再次培養出50多個新品種,推廣面積高達3億畝。]

 各朝代百姓已經不知道要說什麼了。

 如果真要說的話,那大概是,這樣的大佬,什麼時候他們這裡也能來一個。

 到時候,別說31年了,62年他們也等得起,只要能讓他們擁有那麼厲害的小麥。

 ……

 [李振聲曾經說:“我甘心為科研獻出生命。”

 事實上,他也確實做到了。

 1985年到1987年,小麥培育進入瓶頸期。

 在這幾年間,我國人民增長了5000萬,然而小麥卻沒有增長。

 李振聲對此十分擔憂,與其他農業科學家日夜研究,前往各地的小麥種植基地實地考察,尋求突破口。

 終於,在河南封丘縣,李振聲將中低產田經過改良,小麥產量從400斤增長到了1000斤。

 接著,在1984年,這個小縣城就給國家上交了1.3億斤糧食。

 後來,在國家的支持下,李振聲又率領400名科研人員深入黃淮海平原地區,治理中低產田。

 6年之後,全國糧食產量增加1000億斤,小麥生產終於突破了瓶頸。

 1995年,已經64歲的李振聲不顧眾人的勸阻,堅持前往海拔千米的生態站,山路顛簸,李振聲的身體十分疲憊,他卻渾然未覺。

 學術和生活上的壓力累垮了李振聲,他開始大把吃藥,卻依舊沒有放棄自己的科研事業。

 如今,李振聲院士已經90歲高齡,依舊風雨無阻,與小麥為伴。

 他是我們的英雄,我們的守護者。

 一生淡泊名利,為小麥,為國家,也為萬千種花兒女,奔波著,忙碌著。

 正是有了他們,才有了今日盛世種花。]

 唐朝。

 二鳳陛下覺得自己的思想都有些停擺了。

 都不知道該震驚,現代人能活到九十多歲高齡,還是該震驚那動不動上億斤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