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車很及時 作品

第331章 重大發現

 三次測量,陸川最終根據現場足跡,得出了以上結論! 

 而這個結論,和血跡形態分析出的結論,完全相反。 

 更何況,被害人是明確受過強健侵害的,可是足跡鑑定分析結果,竟然是一個女人! 

 重案組臨時會議室。 

 李東林坐在首位,手裡拿的是陸川出具的血跡形態分析報告和足跡鑑定分析報告。 

 王松、宋明光等人也在坐。 

 “陸川,你確定這兩份鑑定分析報告……沒問題?” 

 陸川肯定的點點頭。 

 “現場的血跡形態,我可以肯定,大家有跟我一樣的看法。” 

 “行兇的兇手只有一個人,身高應在一米七五到一米八,青壯年。” 

 “案發現場的血跡形態,拋灑的角度力度等等方面,都可以為這個結論做判斷依據。” 

 “而且,從血跡噴射遮擋的方向看,當時動手的卻是是一個人。” 

 “應該是一個人,如果是兩人作案,現場血跡噴射肯定會有不同的方向變化。” 

 王松插畫,宋明光等人也點頭。 

 能看出這一點不難。 

 比如被害人受到傷害後,噴射出的血跡被一道遮擋物擋住,還是被兩道遮擋物擋住,根據血跡的斷層,很容易就能作出判斷。 

 “但是鞋印呢?” 

 “你的足跡分析……是一個不身高不到一米六的女性?” 

 關於現場的足跡,所有人都認為,這是兇手擦拭完血跡,消除自己作案時候的腳印,穿著被害人的鞋子回去的。 

 但是,按照陸川這個分析判斷,那就說明現場應該還有另外一個人。 

 這個人沒有參與之前對被害人的傷害,但是在最後,她穿著被害人的鞋子,走進過案發現場。 

 甚至,受害人脖子上的那一刀,很有可能是最後出現的人造成的。 

 強健和最後殺人的人,不是一個人? 

 “關於足跡的分析,我可以負責任的講,結論可能有誤差,但是絕不會出現顛覆性錯誤。” 

 “而且,從足跡上推斷出來的身高和體重,也排除了兇手腳部先天性畸形的可能。” 

 “我認為,要擴大懷疑對象,對公寓樓內居住的符合血跡形態特徵分析結論和足跡鑑定分析結論的情侶、夫妻,做重點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