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車很及時 作品

第436章 抓了一個小丑

 高峰? 

 這是整個小區裡,唯一一個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 

 “頭,抓不抓?” 

 袁紹康本想立即下令,但頓了頓,給陸川打了個電話:“陸川,你那邊的分析怎麼樣?” 

 “足跡鑑定分析結果已經出來了,嫌疑人體重大概在五十公斤到六十公斤,微量物證分析還要等一等,最多一個小時。” 

 一個小時? 

 袁紹康最終決定還是等一等,反正對方也不會跑了,所以沒有輕舉妄動,再等一個小時,看看陸川那邊的微量無證分析是什麼結果再說。 

 微量物證分析實驗室,陸川正在做最後的數據分析。 

 所謂的微量物證分析,其實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夠得到有價值的結果。 

 比如陸川這次在盜竊現場採集到的一些微量物質,有灰塵,有食物殘渣等等,這些東西沒有特指性,那就很難作為證據或者線索來推進案情。 

 微量物證鑑定比較麻煩的是對採集物質進行純度提取,在一些其他刑偵支隊,比如天州市刑偵支隊,他們的現勘和痕檢是單獨設崗的。 

 單獨設置崗位的好處就是各專業的刑警會更加專精,現場勘察刑警就負責現場勘查,不負責後面的數據試驗。 

 也只負責前面現勘刑警傳回來的物證的鑑定分析,不負責推理,更不負責去現場。 

 自己的工作單一,技能提升就會更迅速。 

 但是,這樣一來,現勘和痕檢就有可能產生各自只為各自工作而工作的情況。 

 比如現勘,恨不得把現場所有的東西都採集回來,反正回來之後一股腦推給痕檢那邊做檢測就可以了。 

 實際上痕檢做實驗的時候希望現勘刑警提供的東西越精細越好,不能一個物種採集袋,裡面放了幾種甚至更多的物證在裡面。 

 微量物證分析更是如此,對送檢物品的單一性要求更高。 

 陸川這邊大量的時間就放在了提純上,這是最難的,也是最耗費時間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的結果還是出來了,顯示斑痕留下的碎屑是橡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