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白袋鼠的雷威 作品

第115章 見字如面。

 當時因為是處於這樣一種讀書的狀態。所以要進行真正的清晰的回憶,是件非常消耗大腦的事情。但是見字如面的靈感,確確實實的存在了一段時間。就好像探測器經過某一個星空一樣。也許數據在科學家那裡得到了分析。但是對於探測器機器人來說。並沒有什麼留下大量的記憶。探測器的拍照功能就手機錄音功能或者攝像頭的功能是一樣的。過了一定的時間就會被覆蓋掉。所以這個記憶是不是被新的收入的場景給覆蓋掉了呢。因為咱也沒有實際研究過探測機器人是什麼樣的工作原理。所以無法理解機器人的腦袋和人的腦袋,具體是什麼樣的。

 雖然無法回憶當時大腦裡面,是怎樣產生見字如面的想法的,但是如果要調查的話,也是有章法可循的。比如說當時大致讀了些什麼書?還是有跡可循的。外國的經典名著。中國的古典名著。也就不可能產生見字如面的感覺。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難道是唐斯三百首嗎?唐詩三百首的話,因為也是很遙遠的。雖然在人的心理上容易產生一種共鳴。但是如果要尋找這種見字如面的感覺,也不可能是來自於詩歌300首。

 那麼剩下的就是比較近,發生在當代的各種各樣的雜誌。大致上都是現代人寫的呀。所以有可能是不是因為當代人的生活非常的貼近。所以讀當代人的文章,就好像見字如面一樣啊。

 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我所看到的就約等於你所看到的。

 這個是不是對見字如面最好的註解呢?

 後來接觸到了電影。對這段記憶就更加的清晰了。因為電影最貼近百姓的生活。所以有些可以具體化的場景,直接搬到熒幕上。比如那諸葛亮的錦囊。彎彎繞繞的橋。以及聯通橋的樓梯。還有那打麻將的場景。所以我覺得電影是最好的見字如面。從書本一直到電影,可能就是見字如面最好的回憶註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