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41章 轉變了心態的人們

 朱元璋滿意地點頭,“所以,在治國時一定要穩。” 

 “孩兒知道。” 

 朱元璋的治國小課堂持續了很久,不知道為什麼,光幕的出現讓他感到了一種難以言說的焦慮,也許這就是一頭巨龍該有的警覺,他已經察覺到了周圍正在湧動的暗流。 

 比起大明的暗流湧動,漢末的烽煙則坦率得多。 

 襄陽城外,劉表帶著一眾荊州士人走出了厚重的城門,劉備已在不遠處恭候。 

 劉老大的儀式感還是在的,寬敞的行營外,旌旗獵獵,兩百名著甲親兵分列兩側。在行營的外圍,一千根長槍的鋒利尖頭反射著旭日的明光。 

 營帳外,諸葛亮跟趙雲分別立在劉備的兩側,三人目光沉靜的看著向自己快步走來的劉荊州。 

 雙方含蓄的一笑,相互見禮,入帳。待眾人坐下後,諸葛亮還特意的向自己的岳父行了一禮。 

 “感謝景升兄能來見備。”劉備鄭重地道謝。 

 劉表苦笑,“事情發展成如今這樣也只能說造化弄人。” 

 “景升兄,你我皆為漢室宗親,備今天懇請景升兄能與備同行,重塑大漢,還天下一個太平!” 

 劉表微微一嘆,“我至荊襄已有十四年,這十四年來我本以為自己算是創下了一番基業,但現在看來不過是一場空罷了。” 

 “備,慚愧不已。”劉備真誠地說道。 

 “不是說你,是說我自己。”劉表擺手笑道,“這荊州牧我從來都沒有做實過,蔡瑁,張允聚兵意圖打你,並非我能阻攔的。哪怕是在當下,這襄陽城中也有很多家族不願意與我同來。”他頓了頓,“不知玄德要如何處理?” 

 “來去自由。”劉備說道,“而且備承諾,待到天下安定後,景升兄這一脈以後會永鎮荊州。” 

 “封王?”劉表試探道。 

 劉備沉默片刻,“備不願你我未來出現什麼齟齬,侯爵之位可與國同壽。” 

 劉表瞭然的點頭,他並沒有覺得劉備的這份承諾小氣,看了幾天光幕的直播,他也覺得王爵這個稱號不太吉利,於是撫須笑道,“玄德是定要成光武之志了!” 

 “這是備心中的大願!” 

 “吾有三子,玄德該如何處置?” 

 “長幼有序,公子劉琦秉性正直良善,理應是兄長的不二繼承人。至於二公子和其母親,備定能保他們富貴平安,不失尊榮。蔡瑁,張允兩位將軍若願投降,備許諾他們一世的富家翁,不限子嗣的發展。” 

 “他們不會答應的。” 

 “由不得他們。”劉備淡然地說道。 

 “的確有點王霸之氣了。”劉表頗為欣賞地說道,接著他看向了諸葛亮,“孔明,這水寨中的兵卒皆是荊州本地百姓,可有保全的方法?” 

 諸葛亮先是禮貌的行禮,然後平靜地指出,“此事,應為大人之責,不是嗎?” 

 劉表看向了劉備,見劉備並沒有反對後才緩緩起身,“蕭姑娘說玄德仁義,今日方知這不是虛假。”說罷,他便帶著自己的幾名親信出了營寨,向水寨走去。 

 一眾荊州士人看見這一幕心中懸著的大石也落下了,望著劉備的神情中更染上了一層敬重。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劉表這一去就是在給劉備交投名狀,但這又不是普通的投名狀,是劉備允許荊州勢力進入他團隊的一份政治承諾。 

 一旦劉表勸降下了這支萬人的水軍,從此以後這支部隊的榮辱就算是系在了劉表的身上了,這樣的一種做法無疑是劉備在給劉表所代表的荊州勢力加磅,這是在安他的心,也是在安荊州士族百姓的心。 

 劉表的勸降和他當初單騎入荊州一樣,樸實無華。 

 在關羽親衛的護送下,劉表乘著一葉扁舟進入了水寨。 

 蔡瑁,張允二人在見到劉表時,心裡登時就知道不好了。他們原本還在期待著襄陽城裡的守軍能幫自己一把,現在這點期待徹底落空了。 

 “降了吧。”劉表直截了當地說道,“曹孟德遠在河北,飛不過來。整個荊襄九郡,超過一半的士家大族也都願意投效劉備,更何況還有無數百姓的支持。” 

 “我還有兵!”蔡瑁不甘。 

 劉表失望的搖頭,“這一次是我前來單獨與你們兩分說。如果行不通,下一次可就是勸降書了,而且是給士兵們的勸降書,到時候四面楚歌,你們兩能抵得過這萬餘士兵的心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