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116章 鑄幣稅和民心

 蕭盼盼攤手,“肯定有人在想,我就以物易物,我就不用你朝廷發的貨幣。這個想法是有可操作性的,但你得把自己排斥在整個社會的發展之外。以物易物的前提是需求,甲需要乙的某個東西,所以甲拿自己家的糧食去換,但乙如果不缺糧食呢?或者說乙不想換呢?” 

 “到了更大規模的交易中,甚至跨地域的交易中,這種以物易物又該怎麼去實踐呢?不可能每次交易我都要帶一大車的米,你都要帶同等價值的布和我換吧。而且,你怎麼去判斷我一大車的米值你一大車的布呢?” 

 “所以貨幣是必然會在社會發展中誕生的,而這也是貨幣的定義之一,一般等價物,即用來衡量其它商品的價值,並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 

 對於這一定義,無數古代的精英們都忍不住拍案叫絕,簡單明瞭,而且暗含了貨幣發展的歷史原因,甚至有些文人當即就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決定,以後科考裡可以加一道考題,闡述貨幣這個詞的含義。 

 於是,蕭盼盼無形中讓某些時代的名詞解析題變得怪異,但又進步了起來。 

 “現在大家都知道鑄幣稅無法避免了,那是不是就要擔心皇帝或者朝廷亂規定幣值了。”蕭盼盼搖頭,“顯然這也是不可能的,漢武帝已經用實踐告訴了所有人,幣值是不能隨便定義的,要不然肯定要當大冤種。” 

 漢武帝撇了撇嘴,他覺得這件事可以不用總提的。 

 “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量是有定數的,不可能張口就來,隨便亂髮。它的依據是流通中所需的貨幣總量。超過這個數值就會是通貨膨脹,即貨幣貶值,物價上漲。低於這個數值就會是通貨緊縮,物價下降,經濟衰退。” 

 隨著蕭盼盼的說明,光幕裡出現了一副場景,無數的人用車拉著一摞一摞的紙去買米,但一車的紙最後只能買一小袋米。 

 “在銅錢作為主要流通貨幣的時代裡,增加鑄幣稅的方法還比較粗糙,那就是偷工減料。比如一枚銅錢裡含銅量越來越少,稀釋掉它本身的價值,同時大量鑄造銅錢放入市場購買實際財物,等通貨膨脹反應出來時,真正的財物已經被轉移到了皇帝的手裡。” 

 蕭盼盼坐直了身子,“是不是覺得這樣來錢很快,很爽,是不是覺得只要這樣繼續幹,天下的財富就都是你們這些皇帝一個人的了。” 

 “但你們別忘了,真正的財富永遠是由人生產出來的。你們也別忘了,這些財富就是這些人身上的血肉,一旦你們習慣了用這種方法,肆無忌憚的去搜刮百姓的血肉,百姓自然就會反抗。” 

 “輕的就是不用你這個錢了,甚至會出現民間的私自鑄錢,代替掉你發行的錢。這些人你抓的完嗎?你又要養多少人去抓,養這些人不花錢嗎?當你徵來的稅付不上這些人需要的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