瑂憶覗 作品

第139章 治國之理

 太后見周舟讀得辛苦,也不打擾她,自顧自地翻出來一本話本,一邊喝著茶、吃著點心,一邊悠閒自在地看書。 

 待到周舟將那一年的三篇策論都看完,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半時辰了。 

 她揉了揉痠痛地脖子,身上的骨頭因為太久沒有動彈,全部都咔咔作響。 

 太后將話本子合上,看向周舟,開口問道:“如何?” 

 “大人們的策論寫得可謂精妙絕倫,孫媳恐怕這輩子也無法到達這等高度。” 

 “嗯。”太后覺得這話並不假,這世間的皇帝,千百個也難得有一個文采這樣出眾的,但治國,並不需要上位者有多麼好的才華。 

 上位者,明辨是非,知人善用,慈悲為懷,心存天下,方為明君。 

 “咱們又不參加科考,因而沒有他們這等能耐也無妨。”太后說道,“咱們是千歲,輔佐的天下是萬歲,因而咱們會的,跟他們會的,自是不同。” 

 太后指著第一篇策論,“說說看,這篇文章好在哪裡?” 

 “這位大人提出瞭解決水患的法子。” 

 “文中例舉了大禹治水一事,論述觀點——水,堵不如通。” 

 “正巧黎江以北的徽州並無河流,徽州,盛產茶葉,本該是富饒繁華之地,奈何水生錢,因此無河流流經那處,茶葉也只能低價賣給富商。” 

 “如此以往,富商更富,窮困百姓依舊窮苦。” 

 “這位大人提議,人工造河,開墾運河,將黎江與徽州相連,如此,既可解決黎江水患之困,又能破徽州水運不通一事。” 

 太后點頭,“不過自古以來,開墾運河,需徵徭役,勞民傷財,實在不是一個可行之舉。” 

 “這就是這位大人的高明之處,文章後半段都是在講富國之措,有了銀子,重金砸下去,徭役之苦便不能稱之為苦。”周舟心中感嘆無限,可感嘆之餘又多了幾分疑惑。 

 寫這篇文章的大人姓孟字子行,可盡觀辰國數百年,史書並未特別記載這位大人的功績。 

 至於徽州運河,也早在八十年前就通河,當時的主事官員名為範圍,跟這位孟子行沒有任何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