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景棟

 崇禎元年(也即華夏興華元年)五月,陳奇瑜來到交趾省高平城,經過五個月的根據地建設,高平已經有了一點臺灣南部剛剛開發時的樣子,當地土著人口留下來的不多,只有四五千人的樣子,都是貧困的佃農,地無一分,茅草屋一幢,就是他們的全部。 

 如今分了地,還有人民軍僱傭他們幹活掙錢,日子好過了很多,對人民軍和政府也是十分擁護的。當地土著積極參加民兵,幫助人民軍偵察西部東籲的地形、兵力佈置、山間小道等情報,由於是當地人,緬軍警惕性不高,因此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情報,偵察部隊對撣邦東部大門—景棟的偵察也基本上完成,詳細的地圖已經完成,作戰沙盤上一個個目標標識的清清楚楚,陳奇瑜對攻佔景棟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方案,就是缺少一些必要的器材,和陸戰隊的配合,這中間隔著幾條江,尤其是界河—湄公河,河面寬闊,水流湍急,要想渡河必須要有大量的陸戰隊用的衝鋒舟,這可是一個時間比較長的過程。強渡大河,然後長途奔襲,這又是沒有經驗的第一次,伯爺這是在拿我做試驗嗎?陳奇瑜有些鬱悶,為什麼又是我? 

 陳奇瑜的請求報到了袁可立那裡,袁可立老頭看了一陣,回覆同意調三百條帆布式衝鋒舟及新編陸戰六團助戰,而且第一步只需要佔據湄公河以東,鞏固後再做下一步的行動。 

 袁可立同時調總參謀部及工兵團至前線實地考察,確定攻佔西岸後,湄公河有沒有架橋的可能性,偵察數據報科學院交通運輸研究所,以備不時之需。 

 陳奇瑜心裡這個佩服,那就是五體投地,還得是總參謀長,知道前線不容易!這就是那個伯爺說得那個“實事求是”。好了,這一次要你們好看! 

 五月八日,陳奇瑜指揮人民軍交趾山地一、二旅,陸戰六團,兵分三路,渡過湄公河的兩條小支流,快速奔襲東籲緬軍在湄公河以東的據點、城鎮、關隘,緬軍一直是中南半島的霸主,一向看不起安南的偽莫朝軍隊,防守很鬆懈,陳奇瑜先奔襲緬軍後路,佔領了兩個關鍵隘口和隘口後面的渡口,緬軍甚至沒有察覺到後路已斷。 

 第一步的斷後行動非常成功,接下來人民軍中路主力全部展開,對分散的敵據點、城鎮駐軍分割包圍,圍點打援,先後攻佔敵據點、城鎮二十三處,殲滅敵五千六百餘人,俘虜二千多人,用時十一天,傷亡一百八十多人,乾脆利索的吃掉緬軍八千多人,徹底控制了湄公河以東地區,為下一步進攻撣邦湄公河以西地區佔據了一個前進基地。 

 袁可立得到戰報後,對戰果非常滿意。撣邦地處高原,山高林密,地廣人稀,想要打大的殲滅戰幾乎不可能。而陳奇瑜此戰,計劃縝密,偵察細緻,戰術使用合理,在廣大的作戰地域裡,將敵分散幾十處的兵力全部殲滅,一個都沒有跑掉,這幾乎就是完美了。此戰最大的特點就是兵貴神速,連續快速突擊,不給敵反應時間,徹底打亂敵後續行動,連求援的信息都沒有發出去,就被全殲。袁可立老頭以總參謀長的名義,通報全軍予以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