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毛利

 陳繼盛在平壤非常忙碌,朝鮮的百姓在人民軍打倒了地主豪紳後,還分了土地、財物、農具,熱情高漲,非常擁護人民軍,加上本來就是大明的附屬國,對華夏天然就有認同感,很多人還會說漢語,寫漢字,因此根據地建設在寬甸工作團的推動下是日新月異,農村的基層建設全部完成,民兵隊伍也逐漸成熟起來,生產互助開展的紅紅火火,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工作團開始組織開辦民用產業,華記和各省商會都積極的參與進來,第一批產業已經投產。陳繼盛抓緊訓練整編了邊防部隊,全部是由人民軍的軍官和士兵骨幹帶著朝鮮民兵表現突出的先進個人整編而成,所有民兵和邊防部隊都經過了思想政治培訓,設了政治工作部。陳繼盛大力推進漢語教學,這裡的教學相對容易很多,小學、中學開始在漢語教學好的地區建立,小學中學的教學一律採用漢語,民政署已經開始進入建立縣署,說明根據地建設基本上結束。陳繼盛非常興奮,終於可以發揮才能做一些實事,不盡心盡力那不是對不起自己嗎? 

 朝鮮北部的山地多,土地相對要少了不少,因此民政署鼓勵大家去土地非常多的美洲、南疆、仰光、交趾呂宋去耕種,生活會改善很多,有相當一部分人響應號召去了各個新建根據地,去了之後就只有一個身份就是華夏人,這也讓朝鮮的農民激動不已,不過要去也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必須通過漢語考核,省得去了聽不懂語言,領會不了政策。窮苦的朝鮮百姓陸續移民了幾十萬人去了美洲、南疆,給根據地的建設帶去了巨大動力。 

 朝鮮南部的根據地工作就慢了一步,先是治安軍的訓練建立就花了很長時間,鐵山工作團的政治思想教育把關非常嚴格,通不過考核一個也不讓加入,因為治安軍名義上是朝鮮國的治安部隊,不能出現一點漏洞。然後再經過新兵訓練,派駐政治工作部,整編完成了才能下到各地,有了治安軍,工作團才能開展根據地建設,民兵隊伍建設完成了,才能徹底穩定!現在李邦華大人坐鎮漢城,看著朝鮮國王在領議政金自點的安排下蓋章,下發執行新的土地政策的諭令,人民軍兩個旅進入朝鮮南部,配合工作團開展根據地建設。從進度上看,南部的根據地建設只完成了一半左右,好在基本上比較平穩,沒有大的波動,也有一些貴族想煽動鬧事,不過都被治安軍快速處決了,之後再也沒有人敢鬧事了。土地也分了下去,分的當然是使用權,所有權歸公。根據地建設一點點開始完善,穩定幾年,朝鮮南部也會徹底成為華夏的根據地,不過名義上還是朝鮮國。 

 朝鮮的貴族士紳願意服從華夏要求的去進行思想洗禮,不願意服從的都送去呂宋的雨林特別訓練營,經過孔有德的特別訓練,畢業後分散送到了美洲、南疆、南西群島,從事漢語小學的教育工作,推廣漢語的工作非常重要,這是伯爺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