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驚變

 五月初三,夜裡子時正,成國公朱純臣和信王帶領一幫勳貴和家丁,用兵符把禁軍從皇城調出,京營接管皇城守衛後,衝進小皇帝的寢宮,把小皇帝和太后封閉在裡面,然後放了一把大火,小皇帝和太后被燒死,只留下了骨灰一堆! 

 崇禎三年五月初四,信王監國宣佈,小皇帝因為火災受了刺激,精神狀態不好,而太后張嫣為了救小皇帝被燒成重傷,身體不適,無法上朝理政,今後由信王朱由檢全權負責處理朝廷政務,信王世子朱慈烺封皇太弟,以防止出現意外后皇家無繼承人。 

 詔書一下,朝堂大亂,有跪拜接旨的,有憤然離去的,有破口大罵的,有直接撲向信王準備與他同歸於盡的,英國公張之極大罵信王謀逆,朱純臣助紂為虐,然後退朝而去。朝廷上出現了幾派文官,認為封朱慈烺皇太弟時間上太早了,應該等小皇帝病好了或者確實治不好再確定,而且信王一人不能代表皇室眾多藩王,應該讓福王、晉王、代王、德王、秦王、衡王等藩王進京共計,皇家大統應該是大多數人認同才對,不應該由信王一人決斷! 

 朝堂上鬧劇不斷,直接撲向信王的當場被殺了個乾淨,退朝回家閉門不出的還保住了命,出去聯絡外官的一律被東廠、錦衣衛抓進入詔獄!朝廷數百文武大臣分成了三派,擁護信王的一派,擁護福王的一派,擁護衡王的一派,各有各的道理,互不相讓。信王沒想到還有這麼多的藩王也在謀奪大位,一下子把這些大臣全殺了反而坐實了自己謀逆篡權之名,假意下詔請這些藩王進京師。 

 這一下天下大亂了!藩王們全部都不奉詔,要求讓太后和小皇帝出面才奉詔,信王如果不讓小皇帝出面就是謀逆篡位!天下共討之! 

 五月底,福王在洛陽起兵,號召天下討逆!接著晉王、代王、周王、秦王、德王、衡王等二十多個藩王起兵,然後慢慢的匯合後朝京師進發,信王緊急調動各部兵力想把這些藩王的烏合之眾擊潰,然後捉拿進京,再讓他們表態支持自己的世子接任皇太弟,不佔據大義,誰也不聽你的啊!一時間左良玉部在開封堵住了福王和周王的聯軍,保定巡撫的部隊擋住了山東德王、衡王的護軍,祖寬、賀人龍部,回師寧武關擋住了晉王秦王的軍隊,代王的護軍只有二千多,也不敢獨自去京師討逆,在原地幹吼著就是不動身。 

 其他地方的藩王有的起兵出發,有的只喊不起兵,有的起兵了原地不動。這下全國形勢大亂,有的藩王已經互相進攻,搶佔地盤,大打出手了! 

 原本圍剿流賊的大明官軍基本上都調走了,準備參與爭奪皇位的內戰,流賊意外之下,興奮不已,從山西東南部黃河邊,向河南的澠池渡口發動攻擊,一舉突破了河防,全部進入了河南,紛紛龍入大海,四散沒入了各地百姓中,準備拉起更多的窮苦百姓造反。白蓮教也轉暗為明,立出大旗,自封光明王,聚眾十多萬,向開封、許昌進攻。 

 如同打開了地獄之門,牛鬼蛇神全部放了出來,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北直隸、湖廣、四川到處是烽煙四起,有藩王互撕的,有官軍打流賊的,有流賊內訌的,還有官軍打藩王的,有官軍打白蓮教的,還有白蓮教打藩王的,亂的一塌糊塗,李天有點傻眼了,這都誰跟誰啊?這怎麼辦? 

 山海關的馬世龍接到了三道詔書,有信王的,有代王的,還有山東德王的,都要他帶兵勤王,馬世龍最後選擇了信王,因為他的宣府老家被信王掌握在手裡了,不聽調動,家人就得死,馬世龍部二萬多人出發了,趕往保定,先擊潰了山東藩王的聯軍,只抓住了德王送到了北京,衡王跑了個無影無蹤。然後想著回山海關吧,調令又到了,出兵河南,抓住福王再回來!馬世龍到達徐州,遭到白蓮教的進攻,這尼瑪誰都敢欺負我關寧鐵騎了,打!這一打就是二個多月,白蓮教都跑淮揚一帶了。馬世龍往西進攻開封,官軍和周、福兩王在這裡大戰了三個多月了互有勝負,左良玉的三萬多大軍堵住了開封,但是打不下來,傷亡慘重,攻城戰是損失最大的,左良玉只好求援,馬世龍部二萬多人,一半是騎兵,攻城用不上,又不能離太遠,免得白蓮教又回來偷襲,這下雙方八萬多人在開封城槓上了,不知道啥時候能打完。馬世龍不知道,從他投靠信王的時候,就回不到山海關了,何克剛部在馬世龍部才離開山海關後十天,就奇襲山海關,詐開了城門,人民軍控制了這座雄關,當然以人民軍的一貫作風,吃下去的打死也不會吐出來的!當然旗號還是原來的,不想引起注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