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東枝

 進入崇禎三年的七月,東籲的緬族和各族聯軍在內比都周邊的決戰形勢已經形成了,緬族在內訌中兵力消耗嚴重的後遺症開始發作了,控制區越來越小,緬族主力慢慢向內比都收縮,糧食物資供應也越來越跟不上,被緬族控制的其他部族不斷叛亂逃跑,內比都的形勢岌岌可危,已經被各族聯軍包圍,東籲各地紛紛自立,一時間出現了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土司藩鎮割據的亂局,位於內比都東北部的東枝是東籲面對暹羅、老撾的門戶,本來還有四萬多各族土司兵鎮守,隨著內比都形勢惡化,東枝守軍逃亡了一半,都逃回自己的部族去了,只剩下孟族為主的二萬兵力,緬族主力早已開往內比都進入了大戰,孟族首領趁機造反,佔據了東枝這個重鎮,這裡原本是孟族的故地,佔領這裡沒有任何心裡負擔,但是孟族首領知道以孟族現在實力,想統一緬甸完全沒有可能,不說二百多個部族各行其是,人民軍這頭猛虎在北面的景棟虎視眈眈盯著,沒有人民軍的支持,誰在緬甸都站不住腳,孟族首領想明白了大勢,主動派其子作為使者去景棟,向人民軍奉上忠心和降表,並且進貢翡翠、寶石、馬匹、大象一批表示誠意,陳奇瑜接到降表後立刻向總部報告,袁可立、孫承宗兩個老頭一商議,決定接受投降,並且立刻進駐東枝,威懾內比都,同時要求孟族首領聯絡各族首領向人民軍投降。 

 陳奇瑜命令山地一旅水陸並進,沿江而下,八月初三進駐東枝,並且開始建設港口基地、造船廠、防禦體系。孟族和已經投誠的各族首領紛紛前來報到,聽候人民軍的指令。 

 八月二十五日,陳奇瑜主持了緬甸一百多個部族的會盟,共同盟誓奉華夏為主,服從華夏的統治管理,各部族按照實際控制地域劃分為一百多個土司、宣慰司。沒有投誠的其他部族和緬族被宣佈為叛逆,命令各族再增兵二十萬開往內比都,加快殲滅緬族主力,並且將不投降的緬族和附屬的幾十個部族全部剿滅! 

 九月中,各族聯軍抵達內比都,三十多萬聯軍把內比都外圍的緬軍分割包圍,然後發起了猛烈攻擊,激戰十多天,外圍的據點近十萬緬軍全部被殲滅,只剩下了內比都城內的八萬多緬軍,緬族附屬部族的兵力在城外已經消耗殆盡,城內主要是緬族主力六萬,附屬部族殘餘二萬。這時候伊洛瓦底江和薩爾溫江已經徹底打通,華夏人民軍的內河艦隊在江面上巡邏查稽緬族叛逆,內比都城附近的江面上集中了六百噸級的快速內河戰艦四十多艘,一字排開,主炮瞄準了內比都東門。 

 在命令緬族投降未果後,袁賦運和陳奇瑜命令攻城,內河艦隊的幾十門速射炮同時開火,壓制住內比都東門上的火力,連續的炮擊聲清脆銳利的擊碎了緬甸各族首領心中多餘想法,恐懼和敬服在他們心裡紮下了根,並且會開花結果。 

 內河艦隊上的速射炮把城門上的一切都推平了,守軍全部陣亡,人民軍輕鬆推進的東門口,大大方方的放置炸藥,然後又慢吞吞的退後三百米,只聽到一聲巨響,整個內比都都抖動了一下,煙霧砂石亂飛,東門就消失了,人民軍率先攻入內比都,各族聯軍蜂擁而入,慘烈的圍殲戰打了一天一夜,緬軍八萬多全部被聯軍斬殺,緬族貴族和王室近二千人也被聯軍斬殺殆盡,人民軍只是在王宮戰鬥結束時控制了王宮,然後開始收繳緬族貴族的府邸,控制城門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