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三年

 從崇禎七年(1635年)開始,也就是華夏的興華七年開始,華夏在大明故土進行了為期三年的恢復和休養生息。 

 1636年,移民近三百萬,西北乾旱地區的不適宜開發農耕地區的百姓和其他省區的無地無生活來源的百姓全部遷移了出去,小學教育普及率達到了百分之四十左右,適合當地的特色產業建成了第一批,黃河大堤完成孟津段治理二百里,三條鐵路幹線修建完成了八百多里,不過都是便於施工的地段,今後的施工難度會進一步加大。公路完成了二千多里,努爾幹到北海的戰略公路完成了三分之二,北美洲、南疆省的公路幹線開始建設。到了年底,華夏所有大學畢業生一萬八千多人,中學畢業生登記表達到了,中學畢業生一百五十多萬,華夏成立了五所新的大學,北美大學位於天賜港,南疆大學位於天華港,中南大學位於仰光特區,西南大學位於成都,東南大學位於南京應天府。華夏在京師成立了社會科學院,王夫之擔任首任院長,京師大學成立了哲學系、歷史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土木工程學院、冶金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學院、電力工程學院。 

 1636年底,王徵的二百噸級蒸汽輪船試航成功,首先在松江到南京的內河航運線上試運行。同年底,具有實用性的水力發電五百千瓦機組試運行三百小時成功。相關的冶煉技術、船用曲軸製造技術、電焊技術研發開始立項。 

 軍用科技方面一直走在了最前面,成果多種多樣,帶動的技術進步也是豐富多彩的。火箭炮開發出了第三代,立足於新型黃火藥和化工技術的進步,火箭彈的推進引信和爆炸引信更新換代,保值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九點幾,射程、精度進一步提高,戰場齊射間隔縮短到了三到五分鐘一輪,火力覆蓋的威力大大增加,雙聯裝的火箭炮甚至開發出了海軍型,在主力艦的主炮後面安裝,根據位置可以靈活安裝,最多可以達到安裝四門雙聯裝火箭炮,增加了對於海上、近岸地面集群目標的打擊力。 

 新型榴彈正在研發,其他的火炮型號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口徑、射程、精度、威力都是三代火炮指標的二倍以上,新型野戰炮射程達到了十六公里,六到八公里射程時的威力是三代火炮的二點五倍,迫擊炮、速射炮、海軍艦炮也都研發出了新的四代產品,由於資金的限制,只能每年選擇極少一部分更新。 

 華夏二式步槍也在年初就完成了射擊指標的檢測,射程六到八百米,在四百米射程時的精度達到了一式二百五十米射程時的精度,一分鐘可以射擊十二到十八發子彈,銅外皮的合金彈頭殺傷力驚人,口徑仍然沿用七點六二毫米,可以共用華夏一式步槍子彈,不過射程、精度都有所下降,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形成了碾壓式的代差優勢,可以忽略不計了! 

 馬克辛重機槍採用了最新的合金製造,重量減輕了三分之一,射速提高到了每分鐘六百八十發到九百二十發,最大射程達到了二點三公里,而梅格四零氣冷式機槍在最新的合金研發出來後也終於修成正果,全槍重二十公斤,彈夾供彈,每個彈夾五十發子彈,射速每分鐘六百二十發,用於戰場步兵火力壓制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強壯一點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扛著走,一個機槍組三個人可以在絕大多數地形條件下靈活佈置這種重機槍,不再需要像馬可辛一樣四輪馬車拉著跑,很難在山地地形機動。 

 而空軍也不再是名義上的軍種,可以使用的第三代熱氣球服役,可以控制方向,加速、減速、主動上升降落,是真正可以用於戰場上的偵察、空降、轟炸的武器平臺。而飛艇已經是第四代硬式飛艇了,可以一次運輸一個排的兵力突入敵後,可以安裝一挺梅格四零重機槍,二十顆一百公斤的炸彈,航速達到了每小時四十四公里,就是航程只有三百六十公里,但是小型的四代飛艇可以運輸一個班的兵力,搭載一挺輕機槍,一百公斤炸彈五顆,航程達到了五百多公里,已經可以用於實戰了,偵察、突襲、斬首、滲透都能非常好的完成,科學院正在研究把小型化的電臺安裝到飛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