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交換條件

 但更重要的是,既然張清明和他身後的那條線使用的都是這種改裝柴油卡車,那就說明張清明手裡有一條可以大量搞到高品質柴油的渠道。 

 祝書民看中的就是這個來柴油的路子。 

 或者說是祝書民身後的市委書j祝征程看上了張清明身後的柴油渠道。 

 八十年代各地都要搞發展,無一例外的都需要進行城市建設、工廠建設和道路建設,尤其是道路建設是所有主政官員心頭大事。 

 所謂“要想富先修路”。 

 鼎市班子目前最著急的就是市裡通往省城的那條“水泥路”。 

 說是省道,但坑坑窪窪的不像樣子。 

 兩地直線距離才三百多公里,但就算開車順利的話,走一趟也需要五到六個小時。 

 如果遇上前車拋錨或者堵車,花上十多個小時也是常事。 

 原料、客商進不來,產品、人口出不去,想要發展就是一場空談。 

 所以重修這條省道是整個鼎市班子的優先目標。 

 可這個年月修路基本都是人力為先,沒有公路沿途各鄉鎮的人力支持,公路建設舉步維艱。 

 但凡遇到農忙、傳統節日、惡劣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工地就不得不停工。 

 如果遇到大片岩石地形,公路進度只能一點點的靠人力推平,導致工期一拖再拖。 

 不是工地上沒有建築機械,而是工地上的機械根本吃不飽。 

 要知道這年月的柴油都是憑票供應的。 

 1984年,全國柴油產量1400萬噸,但實際消耗了1700多萬噸,扣除國家和軍用儲備,實際進口了五六百萬噸。 

 但各地柴油缺口依舊巨大。 

 這個年代有一種奇特的現象,那就是很多柴油車的駕駛員一天到晚無所事事,不是他們沒事幹,而是單位上的柴油份額沒了,他們只能休息。 

 想要加快市裡和省城省道的建設,市裡的班子一面拼命的擠錢投進去,一面四處搞柴油。 

 祝書民知道自己大伯手下有兩個副主任常年在外,就是在跑柴油。 

 改革開放剛剛進行了六年,如今正是各地發展的莽荒時代,法治、政策還很粗放,各地政府弄幾批走私柴油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