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收編馬家幫

 黃元先拉上馬家幫,在窩棚區東南邊緣,靠近南河的位置建了一座磚廠。泥土可以就地取材,但燃料需要購買,成本還是很高的。所以目前大家所需的磚石都是從外面採購,沒人想過要建一座磚廠。 

 黃元在步街的買地事業進行的也相當順利,他在南門日報上買了版面刊登長期廣告,還僱傭了十個夥計負責接待登門的客戶。 

 第一批買地的,竟然不是想象中的大戶,而是一群頗有家資的中產偏上家庭。他們基本都是在街區租住,無法擁有自己的房子,不是買不起,而是買不到。作為稀缺的,可以傳家的地產,街區的業主們普遍不會出售房產,除非破產。出售一般也是優先選擇親屬出售,很多人賣了房子後,自己還住在裡面。所以街區始終沒有公開透明的房產市場,是這些有錢的租戶的一大痛點。 

 解決客戶的痛點,自然財源廣進。這些租戶買不起太大的地塊,也不需要太大的地塊,像城裡的洋房,10米寬度就足夠他們建成前後帶花園的豪宅了。況且街區的地塊縱深可是有30米的,於是10x15米成為熱門地塊。舊街區20x30米標準地皮在這裡被一分為二,面北的售價180金,面南的反倒更低一些,只要120金,因為南面靠著窩棚區。 

 隨著地皮不斷出售出去,逐漸有人開工,黃元剛好又向這些人推銷他的磚瓦。 

 黃元這邊的地皮上日漸熱鬧起來,位於中間位置,百人團的地皮上卻一直沒有動靜。因為他們無法對如何使用這片地皮達成一致,百人團甚至包下了酒樓連續開會。 

 利益分歧太大,以許恆達為代表的一群食利階層,甚至想要壟斷這塊地皮。許恆達表示他可以將整條街建成平價公寓,因為新街的水塔修建的更高,供水壓力更大,所以這些公寓可以建的更高,不受地塊限制的話,居住面積至少比老街提高五倍,每年租金收入能達到七八萬金。如果將這塊地皮交給他,他願意給百人團其他人高額分紅。 

 周大風那樣的零售商群體,則希望按照他們的要求自由劃分地塊,修建更符合他們需要的商業建築。 

 佔百人團主流群體的富人,則希望分割更大的地塊,修建符合他們身份的豪宅。他們被街區固定的地塊限制,不管多有錢,都只能擁有統一的宅地,完全無法體現他們的身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人的想法還不一定保持不變,所以一直開會,一直討論不出一個結果。 

 最後竟然開始有人找黃元的置業公司去定製地塊去了,這種情況下,百人團才達成了一個折中的方案。按老規矩,劃分標準地塊,剛好能劃分出三百多塊,一家三塊。這個遵循那個金老太爺當年制定,理想化的,給街區帶來很大麻煩的規矩,反倒成了唯一能被大家接受的辦法。 

 地塊劃分好之後,這群在街區經營了上百年,一代代積累起來的最富裕人群,立刻就迫不及待的行動起來。他們看到對面黃元的地塊上早就一片繁忙,帶著一副競爭的心態不惜工本的加大投入,等不及冬天過去,急切施工。畢竟對有些人來說,做生意搶佔先機意味著優勢。 

 他們連橫合縱,許恆達聯繫了十幾戶,將他們的地塊並在一起開始修建平價公寓。周大風投資修建更氣派的金銀樓。許多富人開始修建豪宅。 

 這樣的情況,讓新建的第三街,從一開始竟然隱隱有了一種富人區的味道。因為自由劃分的小塊地皮,將那群曾經蝸居在租屋中的隱藏富戶吸引了過來。百人團中的大富豪,則開始在自己分配的土地上建造豪宅。 

 富人的湧入,意味著財富的湧入。街區和平秩序下,積累了百年的財富,在源源不斷流入新街。這裡迅速火熱起來。 

 讓這裡人氣爆火的另一個原因,還是這些投資者有信心。這裡可不是某一方勢力單打獨鬥,而是馬家幫、百人團合作的成果。 

 馬家幫搖身一變,成了天天在街上巡邏的巡邏隊,背後還有舊街區的戰鬥隊威懾,南門鎮三大勢力中,唯一沒有進入街區的劉家窩棚此時就是多眼紅,也不可能同時跟另外兩家開戰。 

 牛大元最近腰桿子都直了很多,穿著治安所長的體面制服,經常身邊帶著幾個同樣身穿制服的兄弟在劉家窩棚附近晃悠。 

 唯一讓牛大元不太滿意的地方是,百人團沒有讓他組建戰鬥隊,理由是沒有武器。戰鬥隊使用的制式步槍都是從銀光城買來的,這東西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街區一共就只有三千支步槍,最早還是金老太爺時期借來的,後來就形成了管理,銀光城只提供三千支步槍,舊的壞了換新的,多一支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