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和局

 其實黃強不說這話還好,一說,金樂反而有點逆反。 

 人站在強勢位置原諒別人比較容易,當被認為是弱勢的時候跟別人妥協,往往會覺得有點認慫的感覺。 

 這個感覺一直到茶樓都沒有結束,整個茶樓大堂里人頭攢動,包括金樂的姐姐也在其中觀望。 

 百人團的講理堂始終是公開的,沒有秘密審判那種情況,因為連法律都沒有,斷事的依據往往是根據公序良俗以及道德標準,相對還是很被人認可的。 

 主持講理流程的是三個百人團成員,每次都是三個,防止他們沆瀣一氣,每個百人團成員,會定期輪值擔任講理堂執事,一般是十個人一組,一個月一輪換,每年還有兩個月的息訟期,所以百人團成員每年只需要輪值一個月,其他時間他們都各忙各的,家家都有生意。 

 參與者除了有衝突的雙方外,看熱鬧的吃瓜群眾也算,每當仲裁不符合眾意的時候,他們的鼓譟,喧譁會給執事帶來壓力。 

 金樂進來之前,遠遠的就能聽見喧譁聲,可當他一隻腳踏進茶樓,喧譁聲戛然而止,彷彿嚴厲的老師走進了課堂。 

 所有人自覺給金樂讓出一條路,然後神色複雜的看著金樂,其中自然有點畏懼成分,但還有其他一些情緒,比如期待,彷彿很期待金樂跟周家、許家談崩,然後接著打,果然是吃瓜的不怕事大。 

 大堂中央,擺著幾張桌子,一左一右分別是當事雙方,首位則是講理堂三執事。 

 除了胡雪石之外,還有兩個金樂不熟悉的。 

 金樂入座,感受到周圍所有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還有些緊張。來自群眾的壓力,還是有的。他暗自揣測,講理堂之所以讓這些無關人員參觀,或許目的就是用旁觀者的壓力,逼迫當事雙方和解。畢竟眾目睽睽之下,不是所有人都能頂著壓力,錙銖必較的。對無關者來說,容易勸人大度,因為這往往能體現出自己好像是個大度的人。 

 金樂覺得這也算一種道德綁架,不由拉下臉,冰冷的看向對面的周大風和許恆達。 

 立刻看到兩人不約而同的哆嗦了一下,一瞪之威,恐怖如斯。 

 胡雪石開始發言:“既然大家都坐下了,你們之間的恩怨就到此為止如何?我們三人覺得,事兒可以過去了,都是誤會。雙方沒人傷亡,就此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