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王家買街道

 許恆達提了重禮,口稱拜年。 

 “這離過年還有一星期吧。” 

 他一進門金樂就知道來意。 

 “這不怕年上排不上號嗎。” 

 堂堂街區第一大地產商還能排不上號。 

 金樂沒時間跟他囉嗦,今天還約了幾個人談事呢。 

 “有事說事吧,許老闆。” 

 “那個,這個,聽說金少爺又要建新街了?” 

 “怎麼,許老闆有興趣參一股?” 

 “不不不,這買賣在下可幹不了。不知道金少爺這計劃能不能緩緩?” 

 “緩?為什麼要緩。” 

 許恆達一臉苦相:“建一條也行,這路要一步一步走啊。” 

 這話有點耳熟。 

 “桑蠶農場僱了二十多萬工人,背後可就是二十多萬家庭,如果都能吸引到街區來,就得新建兩條街吧。” 

 許恆達立刻反駁:“一條就夠了。以前兩條街的時候,人多熱鬧。擠一擠,也能擠下二三十萬人。如今街道越減越多,這反而不熱鬧了。第三街,第四街很多房子都空著。” 

 “空著?” 

 這跟金樂掌握的情況可不一樣,稅務所有登記人口數據的職責,目的是收稅。根據稅務所的登記,每家每戶都住著人啊。新街的地皮賣的相當便宜,一塊20x30的地皮整賣400金,分開零賣甚至能賣到600金,有一定家產的中產都買得起。這些人家主要是自住,買了地,蓋了房子沒道理不住才對。房地產依然是供不應求的市場,不可能像地球上有那麼多空置房。 

 許恆達道:“可不是空著嗎。老街還好,有老住戶撐著。新街很多房子,蓋了三五層,自家才能住一兩層,上面都空著。這不是浪費嗎。” 

 這麼個說法,金樂能接受。 

 不想跟許恆達扯淡了:“直說吧許老闆,建新街是不是礙著你的事兒了?” 

 “不敢說礙事,是我礙您的事兒了。在下實在撐不住了,要是多建兩條街,許家就得破產了。” 

 金樂很奇怪,一個做房地產的,在大多數人沒有像樣房子的情況下怎麼可能破產。 

 “許老闆,你這生意怎麼做的?你家那麼大產業能破產!” 

 許恆達嘆了口氣:“以前在老街的時候,建一棟房子,五六年就能回本。有了第三街之後,我讓其他家用地入股,給了高額分紅,這回本就得十年了。結果又有了第四街,為了蓋房子我家還找江大戶借了一大筆錢,算上利息回本需要十五年。這要再建一條街,回本週期還得延長。弄不好就得虧欠。我家百十口子人就靠收點租過活,這要是沒錢回本,一家可怎麼生活啊。” 

 說著許恆達甚至擦起了眼淚。 

 金樂可不會為他這鱷魚的眼淚動容,十五年回本,這還是刨除過利息的,等於十五年之後,數以千計的房子就成了無息的固定資產。房地產果然還是暴利行業。 

 只是好像街區人都不直接算房子的資產,更願意算租金收入。如果變賣資產,許家也是街區少有的鉅富,因為他家的房子最多。 

 “你這生意做得我就看不上。房地產這行情,你不說大賺特賺吧,怎麼還會覺得新街建設是壞事。在我看來應該是大大的好事,對你家最有利的事才對。” 

 許恆達之所以反對,因為蓋房收租這種生意是一個長週期的生意,房地產行業如果是自有資金確實是一門穩定的好生意,可如果借債的話,就有點危險。香港那批最有錢的都是搞房地產的,他們的內地同行卻是一群暴雷專業戶,就是因為一個用自有資金,一個到處高息借貸。 

 “金少爺是不瞭解我們這一行。” 

 金樂有點急了,直接打斷他:“是你不懂。我大概知道你家的生意,蓋房出租,倒是很穩當。但你怎麼不考慮賣房?你家有自己的建築隊,蓋房子成本最低,蓋得也最好,你可以集中蓋一批房子,然後賣到一部分收回成本,自留一部分繼續收租。這樣滾動發展,街區擴建就是你家最大的利好。” 

 “房子怎麼賣?沒人買的起吧。” 

 “一家一戶,買不起一棟樓,還買不起一間房了?我明白了,沒這麼賣過是吧。可以試試,辦法總比困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