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雪球來啦 作品

第281章 煙霧彈?煙幕彈!

 第281章煙霧彈?煙幕彈!

 內部問題解決之後,對大其力的行動迅速被提上日程。

 由於泰國局勢即將發生變化,聯軍可以利用的窗口期實際上是極為狹窄的,所以陳沉也沒有耽誤時間,而是迅速行動起來,開始為之後的大其力攻勢做準備。

 隊伍集結和整裝的工作自然是由兩個旅長自行去完成的,陳沉沒有過多插手,因為他要做的,是讓自己這支作為“尖刀”的東風兵團,能在後續的城市巷戰中發揮最大的作用。

 這絕對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按照陳沉的計劃,東風兵團將會在進入大其力之後,藉助載具的優勢在整個城區內快速機動,協助大部隊清理掉所有重點目標,並作為機動部隊接收各方面信息,及時對薄弱點組織增援和救援。

 他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大其力這條廣闊戰線上拼命尋找戰機,盡最大可能去彌補因為攻守形勢所導致的劣勢,一點點擺在扳平作戰雙方中間的那架天平,並且最終取得勝利。

 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陳沉首先要確保做到三件事情。

 第一,儘可能不發生大規模的戰鬥減員。

 他手裡的隊伍就這一支,作戰人員滿打滿算有29人,在局部戰場上,這29人可以說是無敵的,但問題是,城市巷戰之中,局部戰場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如果每一個局部戰場都要丟下一到兩個戰鬥人員,那恐怕打不過去兩條街,自己的隊伍就要損失殆盡了。

 所以,他所追求的目標是,在整場作戰中,人員傷亡不超過10%。

 也就是,傷亡在3人以下。

 第二,他要確保這支隊伍的機動性。

 這很容易理解,只有具有足夠的機動性,這支隊伍才能在整個大戰場中來回穿插,發揮出應有的尖刀作用。

 第三,他要確保這支隊伍的殺敵速度足夠快。

 殺得快,機動轉場也快,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

 所以基於這三點,陳沉做出了一系列的裝備調整計劃。

 首先,為了保證不出現戰鬥減員,人員防護性的需求就大幅度上升了。

 別說之前東風兵團一些高機動人員穿著的輕甲,哪怕是四級甲,現在都已經不夠用了。

 藉助華美商行的關係,他從北邊緊急採購了一批重型防爆盾,專門用於攻樓使用。

 這種防爆盾可以完全抵擋12.7mm及以下大口徑子彈的射擊,對近距離爆破傷害的防護力也相當可觀,在攻樓作戰中哪怕只有一面,也足以擋住建築中所有射向隊伍的輕火力。

 唯一的缺點就是,這玩意兒的重量太大了,一個人勉強能扛起來,但長時間攜帶式不可能的。

 所以,陳沉對防爆盾進行了改進-——給它焊上了萬向輪。

 這樣一來,在平整地面上,負責防爆盾的尖兵就可以推著它前進了。

 而除了防爆盾之外,更多的煙霧彈、更多的震爆彈、更多的手雷其實也是一種防護。

 到了這一步,陳沉之前埋在彭德仁那邊的伏筆也該起出來了。

 他榨乾了同盟軍的所有裝備,要求彭德仁把他手裡能蒐羅到的一切投擲物全部都運了過來,而彭德仁也相當給力,短短一天的時間,他就向東風兵團輸送了近萬枚投擲物。

 其中包括近兩千枚各型號煙霧彈,一千多枚震撼彈和6000枚主要是毛子型號的手雷。

 這當然不意味著雙方的交易已經完成了,不過也算是某種程度上的雪中送炭。

 同時,在瞭解到聯軍的困境之後,彭德仁還“不計前嫌”地擱置了跟佤邦的種種爭議,打通了從果敢到佤邦、再到北撣邦的貿易通道,向勐卡輸送了一批聯軍緊缺的彈藥。

 當然,這些彈藥的質量是沒法苛求的,因為大多數都是果敢附近土兵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但,能用總比不能用好。

 在這種情況下,陳沉“加強防護”的目標基本完成,而接下來,就是要加強機動性了。

 要保持機動性,最重要的就是保證載具安全性。

 載具在,機動性就在。

 除了東風兵團自有的兩輛裝甲突擊車之外,756旅掏空了家底,給東風兵團提供了兩臺這地方常見的mt-LB運兵車,並按照陳沉的要求,以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給突擊車焊上了雙層柵欄裝甲,盡最大可能保證突擊車內部人員的生存能力。

 而同時,直升機也是重要的機動手段,為了保證直升機能順利起飛降落,陳沉要求在進場後迅速打掉對方的防空單位——這個工作,就交給756旅的私兵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