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在漫步 作品

第255章 北美基地

 “我們發現這些老美的機甲設計師很可能是個動漫迷,或者乾脆就是個日本人,他的設計借鑑了很多高達動畫片裡的機體構造,只是為了妥協,這臺機甲的前身很可能是一個擁有四支機械腿,上半身是人形的縫合怪,只是後來才升級到的雙足步行構造系統。人形機甲並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很多國家甚至軍隊都搞過,我認為這種人形機甲很可能是因為華雷斯發明的米諾夫斯基粒子,因為這種人形機甲最合適的作戰環境就是這種強電磁干擾環境下的近距離強襲作戰。”

 吳菲追問到:

 “動漫我不熟悉,但是這種定位類似於高機動輕型坦克的所謂機甲,在強電磁干擾環境下執行近距離作戰,不正是散兵反坦克兵的靶子嘛?”

 李博士搖搖頭:

 “如果從正統軍事思想和戰術上來說的確如此,不過在漫畫裡,機動戰士的出現不僅僅是作戰環境的變化,還有技術的進步,新型的技術裝甲使得機甲這種看似脆皮的裝甲目標實現了完全不亞於重型坦克的防護能力,同時還具備遠超步兵戰車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系統。這三點技術的突破才是機動戰士的成功之母。”

 吳菲眼中的疑惑逐漸變成了震驚:

 “機動性和火力還好說,咱們的塔克奇馬也有,但是你說的技術裝甲是說這些傢伙已經研究出了只用十公分裝甲就不亞於主戰坦克的防禦力嗎?”

 李博士緩緩的點了頭,然後說到:

 “我們現在也有類似的金屬,就是六級鋼材,也就是鍛造高級軍官使用的近戰武器時才用的,這是因為成本太高,材料太少,但是不過北美有這樣的技術的話,或者說他們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技術,那麼人形機甲,機動戰士這樣的地面兵器將會成為地面戰的主流。”

 莫白這時說到:

 “kt號明天就會啟程返回亞洲,按照航線來看,從阿拉斯加那邊有一條環太平洋水下洋流,我們的潛艇從這邊出發,只要十天不到就能返回天津港,不過由於這是環太平洋的洋流,所以下次他們來,還是需要繞路澳大利亞南邊。”

 這邊生產技術部的大佬張智說到:

 “南海級的三號艦已經下水開始試航了,一週之後就可以正式遠航北美,這次的三號艦是完全的潛水運輸艦,在不考慮航母的作用的情況下,運載量提高了的四成,北美哥倫布分基地需要什麼樣的物資和設備,我們會盡快安排。”

 莫白想了想,說到:

 “我會盡快把清單給你們,主要以裝滿原材料的標準儲物箱為主,具體的產品我們直接在北美分基地的工廠生產,這樣我們就可以一次性運輸數十倍於母艦體積的物資和材料。”

 眾人點點頭,運輸成品的產品和裝備的話,環太平洋的航線實在是太遠了,即使再次改進的潛水運輸母艦也無法運載太多的物資,一艘南海級潛水母艦跑一趟北美航線,一個來回至少就要一個月,但是換成具備空間儲物能力的儲物箱的話,就可以一次性運輸大批量的原材料和物資還不佔母艦珍貴的空間。

 至於北美基地目前最缺少的,其實還不是物資,而是人手,kt康陶號上艦員不過百人,陸戰人員和飛行員加起來也只有三百多人,所以其實能留在北美基地的也只有這三百多人,而這些人幾乎都是作戰士兵,後勤人員都少的可憐,更不要說急需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了,克隆工人也是需要普通人類來監督和保證工人的工作流程和細節不出錯,工程機器人更是需要技術工人來調整和維護,這兩者都需要人類來作為指揮和潤滑作用。

 所以下一批補充的重點其實就是所需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按照目前的基地規模,至少需要三百人以上的專業人員才能保證基本的基地運轉需求,而北美基地毫無疑問還是要繼續擴張的,所以會產生更多的後勤乃至戰鬥人員。

 莫白的意思是,戰鬥人員以後將會逐漸增加克隆戰士和機器人戰士作為補充,首先保證分基地的運作,然後工人和士兵作為補充每月從亞洲運過來,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至於從北美獲得的珍貴設備和裝備樣本等,將會由母艦返程時運回亞洲基地,而所有人員目前是一年輪換一次,如果由資源的,可以常駐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