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有感情的貓 作品

第864章 割地求和

 為的也不是自己,而是為了我大周的江山社稷。

 如今天下陳平多年,各國百姓安居樂業。

 哀家實不願兩國再起波折,故而希望先生能夠向老秦王轉達我這故人之請。

 請念在狐丘將軍,念在大周先王,念在叔宥的情份上,就此罷戰和談可好?”

 周太后確實是老了,老得已經沒有了往些年的意氣風發。

 她再也沒有底氣開啟一場橫跨諸國的合縱之戰,以此來抵擋兵鋒日盛的秦國。

 她開始運用一些上不得檯面的東西,試圖通過往些年的舊情讓秦國放棄繼續攻伐周國。

 然而她的手段雖然上不得檯面,卻是一種極為行之有效的策略。

 她並沒有提出求饒,也沒有提出威脅,她不再是周王朝的話事人,但是她提到的那些人,還有她提出來的那些情分,卻是老秦王繞不開的坎。

 甭管周太后如何辜負秦國,只要老秦王還承認自己曾經是周天子之臣,還承認自己得狐丘北的提拔,受周王朝冊封,受先王知遇之恩。

 那麼,秦王都不能夠在這個時候繼續東征。

 畢竟,老秦王還在,而周太后也還在。

 公孫白幾乎已經可以想象,當週太后的這句話傳回秦國,老秦王將會遭受何等的為難。

 身為開國之君,身為秦國的道德楷模,然後秦王必須得起到模範作用。

 秦壽曾為周王之臣,卻不戀舊情的覆滅周王朝,這是不忠。

 秦壽與叔宥為友,秦壽卻不念舊情的消滅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變成亡國之君,這是不義。

 若是秦壽當真這麼做了,現如今的天下人或許不會詬病他。

 但是,百年,千年之後,有人在提及此事的時候,必定會成為老秦王身上的汙點。

 若是後世之人紛紛效仿,從此之後的秦國又何談忠義二字?

 秦壽或許可以不看重這些,但是公孫白卻不得不看重這些。

 公孫白重名不重利,他可以不拿自己的生命當回事,但是卻對名十分的看重。

 也正是因為重名,所以他不敢讓周太后拿這一句話去擠兌老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