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yu續 作品

第1820章 開悟的代價

 之前,我聽過這麼一個說法: 

 “一個人要想覺醒、開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遭受極致的痛苦。正所謂心不苦則智不開,身不苦則福不厚。這個也是讓人提升心力最強大最直接的方法。就好像一棵樹最堅硬的地方就是他的瘡疤處。因此一個人覺醒開悟的程度就是他所感受到的痛苦的程度。所以,不要干涉他人因果,不要影響他人覺醒開悟的過程。” 

 雖然不一定完全一樣,但是類似的邏輯和內容你們一定聽過,是不是覺得很有道理。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態度,我是準備開噴的。 

 在我看來所謂的聰明人開悟,只不過是20歲的人,提前明白了他在30歲、40歲才該明白的道理,僅此而已。 

 或許你會認為,這個不是好事嗎? 

 但是我問你,真的是如此嗎? 

 看過前1749章的人都知道,葉yu我有個習慣,那就是說理的時候,喜歡建立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型幫助讀者理解。所以在這裡,我也用一個數學模型來解釋這個問題。 

 假如你能活100歲,那麼你就有兩條線,一條是100年生命線,一條是100年的道理線。這兩條線是相互作用、相互對應、又相互糾纏的。人生最佳的狀態就是10歲就懂得10歲的道理,20歲就只明白20歲的道理,依此類推。到了哪個年齡段就明白哪個年齡段的道理,有對應年齡段的感悟,那是人生最好的狀態,那樣你就能活到100歲。但是這個就是理想狀態,是很難達到的。 

 當你經受苦難,在20歲的時候明白了40歲的道理,讓你在20歲的同齡人面前,顯得非常老成持重,顯得聰明國人,這看似是好事。但是我告訴你,這個時候,本該活到100歲的你,就只能再活80歲,因為你的道理線就只剩下60歲的。 

 道理線和生命線的長度只可能縮短,不可能延長,而且最終壽命只算最短的那一條。加上道理線和生命線是相互糾纏作用的。 

 所以簡單的說,20歲的你開悟到40歲的道理,是你犧牲了20歲的壽命換來的。 

 你或許要說,我有什麼論據呢? 

 論據一,還記得你覺得很有道理的那句話嗎?“一個人要想覺醒,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遭受極致的痛苦”。失去生命的過程都是痛苦的,就好像你死的時候,徹底失去生命的時候,難道不是痛苦的?那麼你開悟而失去的生命,經歷的極致的痛苦是不是對應上了? 

 論據二,我們都有共識,一個愁眉苦臉的人普遍都要比一個整天心情開朗的傢伙要短命。眾所周知,人的一生是一個逐漸失去快樂的過程。年歲越大,快樂就會越少,愁眉苦臉的一天佔比時間就越大。本該一天到晚開開心心的20歲的你,卻提前過起了40歲的憂愁苦悶,你不早死誰早死。 

 這個也是為何人有長壽有短命的原因。 

 雖然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應該是能活到120多歲的,但是呢,別說120歲了,百歲的總人口占比又有多少呢? 

 你要說有些人死亡是因為癌症腫瘤,不是葉yu你說的那種情況。 

 那我告訴你,所謂的“癌症”,不過是你失去的生命的痛苦,沒有以一次性爆發的方式算到你頭上,而是以一種放高利貸緩慢加債的方式,算到你頭上。這個也是為何癌症患者最後都會在極度痛苦中死去,那是因為“利滾利”的高利貸到最後都是不可能是你還得起的。雖然說癌症患者的存活時間不一,但那也不過是放債人的給你的期限不一樣罷了,而縮短壽命卻是肯定的。 

 我說的這個觀點是前無古人的觀點,我也不會指望有多少人會一下子就接受這個模型。那是因為人不能預知未來,不可能知道“自己本來應該活多少歲”罷了。 

 但是一個道理,只要它能解釋現實中的現象,那就它是好的道理、它就是有意義的。 

 那麼我建立的這個數學模型的道理,是不是很好地解釋了幾乎所有的現象?那麼有什麼理由不能去接受呢? 

 那麼你一定會舉出反例了,有些人家庭生活條件好,出生就領先別人百年,那些人四五十歲卻依舊如二三十歲的天真,那麼他們長壽嗎?那麼你一定沒聽我之前說的,道理線和生命線不能延長,只能縮短,而且最終壽命只算最短的那一條。 

 那麼這種後知後覺有意義嗎? 

 當然是有的,起碼他可以保證你要比同時代的人少經歷些苦難,會更加開心的、也更加有可能壽終正寢活到生命的真正終點。要知道,苦難從來不會消失,只會轉移,那時候你要慶幸,你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簡單的說法,就是你的父母扛了你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