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想開海禁

 從來沒有老闆這樣的關心下屬,離的近的還能有空去喝上一杯豆汁,吃上一根油條。 

 離的遠的也能從容多了。 

 誰都沒有再提起什麼祖制,能想象的到,以後的冬天也能在暖和的被子裡抱著老婆,小妾多膩歪2個時辰。 

 楊一清上臺第一次朝會,就放了一個大炸彈,把所有人都炸的暈暈乎乎的。 

 他提出來要和北方的蒙古各族開放互市,做貿易,避免邊境再起戰火。 

 這一提議一出來,那猶如火上澆油一般,燒的轟轟烈烈。 

 “楊閣老,此言差矣,和蒙古各族做生意,這不就是資敵嗎?” 

 御史薛懷義立馬就跳了出來反對。 

 明朝的御史也是個奇葩,很多人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不管對方的觀點是對,是錯。 

 先懟了你再說,他們懟天懟地懟空氣,和現在的鍵盤俠有的一拼。 

 尤其是懟高官,懟皇帝。 

 樂此不疲!!! 

 如果懟的捱了板子,捱了訓叱的話還能得到同僚的擁護,風光無比,對提升個人名望那是一個最快捷方法。 

 楊一清也是為官幾十年的老鳥,豈會被人難住:“開放互市,可以選定一些商品。鹽,鐵,糧食,武器等是違禁物品,這些是嚴格管控的,違者夷全家!” 

 “絲綢,茶葉,陶瓷這些在北方很受歡迎的貨品,可以交易。” 

 “這能讓我們大明朝增加稅收,老百姓得到更加多的收入。” 

 “我們得到他們的羊,還有馬,皮毛,山貨之類的。” 

 “雙方百姓如果能長久的雙邊做生意,那互相敵對仇視就能少很多,再起兵刃就困難的多。” 

 楊一清侃侃而談,不慌不忙的一條條列舉互市的好處。 

 朱厚照笑眯眯的在上面看著這位老大人的表演。 

 心中在嘀咕,難道這老頭兒是想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表面是提出來和蒙古人做生意,實際打的注意是開海禁? 

 又一個御史周理出來反對:“楊閣老,您原來也是三邊總制,也曾經領兵打敗過北方的這些蒙古人,對於邊境可能比我們這些人還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