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暱稱已被使用一萬次 作品

第271章 刺殺趙佶

 而梁山就有所不同,他們近幾年做得很不錯,經常為百姓著想,大家也願意相信這個新的政權。 

 有了龐大人力的加持,再加上各地運來的夯土材料,陶宗旺總是信心滿滿。 

 繼續奮戰四個月,便可將女真騎兵隔離在河北之地,使之再也無法染指梁山的地盤。 

 留給完顏吳乞買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 

 梁山軍民在奮力勞作,其他地方的人們,也沒有閒著。 

 比如說宋代最繁華的城市,東京汴梁,在金兵和梁山大軍退走之後,再次煥發了生機。 

 達官顯貴再次過上了歌舞昇平的好日子,空氣中瀰漫著醇酒的香味。 

 而大街上為貴人們服務的百姓,也大都開心快樂,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奔走。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心想事成,擁有最好的生命狀態。 

 北宋的最高統治者,欽宗皇帝趙桓,最近就碰到了一件糟心事兒。 

 話說徽宗皇帝趙佶,也就是趙桓的老爹,聽說汴梁的危機解除,臨時決定擺駕回宮,繼續來到帝都汴梁,享受專屬於帝王的幸福生活。 

 聽到這個消息的趙桓,有一種想要罵娘,哦不對,罵爹的衝動。 

 他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從民間抱來的野孩子。 

 說真的,有這樣做父親的嗎? 

 女真人大軍壓境的時候,身為皇帝的趙佶,跑得比兔子都快。 

 現在敵人好容易退走了,他又要回來重新掌權,絲毫不顧及旁人的感受。 

 趙桓的心裡,就像吃了屎一樣難受,可又不得不裝出一副父慈子孝的做派。 

 他託人給自己的親爹趙佶寫了一封洋洋灑灑的長信,信中表達了對太上皇濃濃的思念之情,而且上至朝野百官,下至黎民百姓,無不翹首以盼,希望太上皇能早日回京。 

 咱們大宋朝的天下,還是離不開您老人家呀! 

 趙佶接到信後,非常的開心,連夜召來蔡京,與其商議返京事宜。 

 誰知蔡京表現得極為冷淡,說自己年老體衰,怕是不能再陪皇帝去汴梁了。 

 趙佶仔細一瞧,蔡京果然蒼老了許多,便也不再勉強。 

 好巧不巧的是,童貫和王黼也同時發病,不願再去汴梁。 

 最後陪在皇帝身邊的,只有李彥、梁師成這一對臥龍鳳雛。 

 宦官的命運,向來是與皇帝聯繫在一起的,皇帝要走,他們就得乖乖跟著,不然就是對皇帝的不忠。 

 …… 

 汴梁皇城,祈福宮內。 

 宋欽宗趙桓正在批閱奏摺,雖然國家控制的地域少了一大半,但那些雞毛倒灶的破事兒,還是有不少。 

 趙桓帶著情緒,狂批了一個時辰,覺得有些乏困,便揉揉手腕,靠在御座上小憩一會兒。 

 旁邊伺候的內侍瞅見空檔,上前通傳道:“陛下,康王殿下已經到了。” 

 “哦,喚他進來。” 

 “臣弟拜見皇兄!” 

 “起來吧,自己找個地方坐。” 

 …… 

 趙桓閉目養神許久,伸了伸懶腰,方才恢復到正常工作狀態。 

 “小九啊,太上皇即將返京,現在估計已經出發了。朕不能輕離皇城,只能派你替皇兄走一趟了。” 

 “什麼?父皇他……他要回來了?” 

 “是啊,淮西畢竟比不上汴梁,氣候不佳,父皇估計是住不慣吧。” 

 宋欽宗的語氣,帶著些許的無奈。 

 趙構不再多言,將任務爽快接下。 

 兩兄弟又聊了點兒別的,由於皇帝還要見別的大臣,趙構便識趣地退出了祈福宮。 

 …… 

 趙構走後,宋欽宗在殿內來回踱步,面色陰沉。 

 終於,他下定決心,吩咐內侍,傳召兵部侍郎李綱。 

 李綱前些日子有些消沉,尤其是好友韓世忠被“賣”給梁山之後,更覺得前途無望,便上書皇帝,想要辭官歸隱。 

 皇帝趙桓並未批准李綱的辭職信,反而給他升了官,還好言勉勵他,鼓勵李綱莫要灰心,繼續為朝廷服務。 

 李綱不為所動,總覺得皇帝是變著法兒地弄他,於是執意要走,視高官厚祿於無物。 

 這就有點兒冤枉宋欽宗了,皇帝要留下李綱,還真是看中了他的才幹,要重用此人。 

 經歷過汴梁之圍的趙桓,總算是看明白了,這偌大的朝廷,數百位官員,全都是軟腳蝦,沒有一點擔當,淨想著佔便宜,什麼虧都不願意吃。 

 遇到困難的時候,軟腳蝦集體轉變為投降派,哭著喊著管敵人叫爹,根本不顧皇帝的死活。 

 對於這群吃裡扒外的混賬東西,趙桓早就深惡痛絕,必欲除之而後快。 

 而與這群臭魚爛蝦相比,李綱和韓世忠,算是稍微有些骨氣的人,至少還能披上戰甲,與將士們一起守衛都城。 

 此時韓世忠已被梁山收入囊中,李綱這根獨苗,說什麼都得攥在手裡。 

 至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能丟出去嚇唬嚇唬人。 

 …… 

 皇帝好說歹說,總算是留下了李綱。 

 為了拉攏李綱,趙桓將皇城司交給了李綱,相當於地給了老李一定的軍權。 

 靠著手中的皇城司,李綱將不少臭魚爛蝦繩之以法,逐漸建立了自己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