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琥珀木 北沉香

 新發村位於延州市到長白山的必經之路301省道邊,離長白山下第一鎮白河鎮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 

 每年夏天,從延州市發車到長白山的旅遊大客都會經過新建村外。高峰期每天會有10多輛,其中有不少是韓國遊客。 

 那個年代,能出來旅遊的,都是不差錢的主,只要他們看上眼的東西,價格不是問題。 

 這琥珀木完全可以加工成手串或文玩品,只要手工精良,價格公道,那不管是賣給路過的遊客,還是去白河鎮擺攤賣,都應該能賣的出去。 

 最主要的是這東西沒有啥成本啊,木頭遍地都是,就是費點手工和腦子。 

 大的文玩品咱做不出來,手串也沒有車珠子的車床,做點便於攜帶把玩的文玩品還是可以的。 

 一個文玩品咱賣個十塊八塊的,積少成多唄,反正閒著也是閒著。 

 說幹就幹,齊文立馬去自家倉房裡又翻騰出來幾塊明子板,經過仔細揣摩,有幾個地方看起來造型奇特,有進一步加工的價值,可以先拿來練練手。 

 齊文用手鋸將砍好的幾處鋸了下來,找了個袋子裝起來拎回了他的西屋。 

 接下來,就是準備雕刻加工用的刻刀、銼、鑿子啥的,還有打磨用的砂紙,這些東西只能去鄉里買,看來,又得向宋春芳求助了。 

 宋春芳聽了兒子要搞雕刻的想法,也沒多想,就當是孩子無聊刻著玩唄。現在家裡經濟條件好了,花個十幾塊錢支持兒子發展一下特長,必須大力支持。 

 齊文有了啟動資金,馬上就到鄉里採購回來了所需工具。 

 還剩了點錢,齊文給宋春芳買了一瓶人參雪花膏,冬天了,家裡人手都容易開裂,特別是老媽,天天又做飯又刷碗的,抹點雪花膏護著點手。 

 雕刻的過程很不順利。齊文以前只是看過各種文玩、擺件啥的,腦袋裡有個大體印象,也沒覺得做起來有多複雜,等自己上手才知道有多難。 

 他第一個雕刻的是一個形似蟾蜍的擺件,東西雖然不大,但是雕刻起來很費勁。 

 主要是沒有電動工具,完全靠手工,費時又費力。雕了兩天,齊文的左手差點被刻刀劃傷,不得不放棄了。 

 還是得從簡單的練起。先雕些福、壽這種藝術字體的小吊墜、字牌啥的吧。 

 這種就好雕刻多了,取松明板上光潔無疤的地方,整塊鋸下,分割成三釐米見方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先刻出邊框,再用鉛筆寫上要刻的字,最後用陽刻的手法,刻出字的筆畫。 

 其餘部分都做鏤空設計,用銼和砂紙把四周和字體邊緣打磨光滑,一個簡單的字牌就做完了。 

 齊文刻了幾天,手法就比較熟練了,刻起字來也越來越快了。 

 刻字過程中,他還摸索著加入了一些字體的變化,或者根據字的形狀,把吊墜邊框做成圓形或橢圓形,讓作品更加豐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