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小貓 作品

第14章 大師往事

 “好,我發誓,如果我對此事不保密,叫我死於刀劍之下。”重八舉起右手鄭重地說。 

 “兒子,你知道我是誰嗎?我的真名叫什麼嗎?”大師問道。重八搖了搖頭,洪法大師繼續說道,“我就是三十年前朝廷懸賞萬兩白銀捉拿我的十大欽犯之一——陸小放。” 

 “陸小放?”重八驚得嘴都沒有合上。 

 “對,陸小放。我的故鄉就是我以前給你講的四川西部的崇州,”洪法大師若有所思地說,“那可是個山川秀麗,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江南。我的高祖就是南宋大詩人陸游,陸放翁。當年南宋和金人的邊界就在漢中,我高祖就在南鄭縣戍邊,所以才有‘匹馬戍梁州’的詞。他在梁州戍邊,曾娶過四川崇州女為妾,故留下了我們這支人在崇州,我是陸游的玄孫,為了紀念高祖,我父親就把我取名叫陸小放。——” 

 下面是洪法大師講的往事: 

 憲宗六年,元憲宗蒙哥汗親自領兵南侵,蒙哥汗親自領兵十五萬進攻四川。想從北面進入四川,必須先佔領漢中,勉州,才能從棋盤關進入利州(廣元),葭萌關(昭化)到天下聞名的劍門關下。 

 我祖父陸天鵬變賣了家產,帶領著我祖父四個弟兄招兵一萬投靠漢中守將趙郭登,一起死守漢中,與蒙哥汗大戰三月,我四個叔爺全戰死,失利後,我祖父帶著殘部退入利州,憑藉利州明月峽天險棧道與元憲宗虎狼之師對抗,元憲宗蒙哥從嘉陵江水路兵入利州,我祖父和他的長、次子戰死利州,一對削鐵如泥、帶磁的雌雄寶就劍就丟失了。只有我父親帶殘兵退到陰平郡,陰平本是一個州郡,只有三萬人,守將郜誠和我父親是表兄弟,決心死守陰平郡,陰平雖小,城牆很高,背靠潼江,潼江從東南西三方包圍了陰平郡,形成一隻大肚酒瓶,瓶口朝北與大地相連接,築有高城牆,易守難攻。蒙哥既兇殘又狡猾,他不去攻劍閣入川,偏偏繞過劍門關直撲陰平郡,把陰平郡團團圍住,雙方就展開廝殺。陰平戰役開始前,我母親帶領著我年幼的兄長先撤到大後方合川縣去了,家父只留下他的三個親兄弟決心與陰平共存亡。 

 陰平郡和劍門關、江油縣互成犄角之勢,一方有事,另兩方相互呼應,如果有個統一指揮,蒙哥汗也不易得手,因各行其是,自保思想嚴重,才被蒙哥汗各個擊破。 

 陰平保衛戰進行得相當激烈,全城軍民共五萬人奮起抗敵,多次打敗蒙哥汗的猖狂進攻。陰平郡軍民曾用一種特殊的武器打擊韃子兵。說也奇怪,在陰平郡城北的北門內有一座小山呌皇帝山,山前有一塊平地,有一個火神廟,廟前的地上的石頭縫裡冒出一種氣體,無臭無味,遇火即燃,陰平人用黃泥石灰塗在竹筒外,將這個氣體引起走,引到和城門一樣高的一個高臺上,臺上架了十多口大行軍鍋,氣體在鍋下燃燒,日日夜夜火不熄滅,這個氣被當地人叫做“神氣”,火就稱為“神火”,當時被譽為陰平郡一大奇觀。‘神火’北面百步遠是北城樓,太平時,幾乎全城人都跑到這裡來燒水煮飯,蒙古人來陰平之前,郜誠將軍曾在這裡召開過“保衛陰平”、“保衛神火”大會,保衛戰開始了,聰明的陰平人就用這十多口大鍋燒水,用開水澆淋蒙古兵,沸騰的水澆在蒙古兵身上,一個個不死即傷,其效果十分好。蒙古兵從沒見過這種場面,他們攻北門死傷了好多人。陰平人把這種戰術叫“燙蒙古羊”,曾打得蒙哥汗狼狽不堪。其他東、南、西三道城門都被潼水包圍,攻城只能從北門攻進,蒙哥汗這時才知道為什麼鄧艾當年也只能偷渡和繞過陰平郡取江油關入蜀,有幾次他準備放棄進攻陰平郡。後來他改變策略,用圍而不打的辦法,把陰平郡困死。 

 這一招果然奏效,過了一年,城中乏糧,城裡出現了吃草根樹皮的現象,城裡刨地三尺即有水,火前面已經說了,只要有足夠的糧食,城就攻不破。沒有糧食,就可想而知,城裡大批的人被餓死,最後城終於被攻破了,又進行了一天一夜的巷戰,陰平人是好樣的,在戰鬥最激烈時,他們一個個高呼:“寧作漢鬼,不作元奴”,戰到最後一刻。在陰平保衛戰中除了父親一人在城牆上與敵人搏鬥時,被敵兵打下護城河——潼水中,逃得性命。我的一家在陰平保衛戰中,除了家父逃生以外,所有親人全部遇難。 

 野蠻的韃子兵進城後屠城三天,把城裡的老人、婦女、兒童全部殺光,鮮血染紅了潼水河,他們把所有房屋全部燒掉,城牆連基石也被全部拆毀,用土填了神氣,滅了神火,一個一千多年曆史的陰平郡硬是被踏為平地。因為僅陰平郡就讓蒙哥汗攻了一年多,損兵折將三萬人,因此蒙哥汗痛恨陰平郡,他決心讓陰平郡在地球上永遠地消失,從此地上無陰平。戰爭平息後,只有少數陰平人返回原地,在原廢墟上建立起了陰平村,他們修了個‘告成寺’,內塑守將郜誠像,尊為城隍,四時祭奠,至今‘告成寺’猶存,有石碑記錄此事。現在陰平村在江油市北八十餘里處(小溪壩鎮北),廢墟尚存。我父親被潼江水衝了十多里路,被一個漁民救起,他渾身是傷,在漁民家裡養了近一個月傷,才到江油縣乘船沿涪江南下,直達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