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小貓 作品

第93章 三請軍師2

 朱元璋想起來了,當年周顛和尚和他簽下協議,把南北雁蕩山送給周顛的事,他才深深佩服周顛和尚的先見之明。好在他朱元璋現在有的是土地、山川、河流,也不在乎一兩座山峰,拿去就拿去吧,做人也不能太小氣。朱元璋笑著說道:“兩位師叔,我朱元璋做事從來不賴賬,給了的東西是不能要回去的。請教兩位師叔,南北雁蕩山在什麼地方?” 

 周顛和尚說道:“就在青田縣以東。總的來說,你得到了人才,我們二人只得了兩座山,還是你合算,我和牛鼻子老道都商量好了,他們道教佔北雁蕩山,我們佛教佔南雁蕩山,我們井水不犯河水。現在浙江基本上是你的地盤,處州歸你朱元璋所有,我們的協議自然就生效了。哎,元璋,我們不遠千里來看你,你只顧和我們說話,我們都有些餓了,你不會只用話來招待我們吧?” 

 元璋笑著說:“師叔,我們有好幾年沒見面,真有說不完的話,所以忘記了時間。我再窮也不至於叫二位師叔在應天府來餓肚子。走,我從今天起也齋戒三天,正好陪二位師叔。” 

 “為什麼要齋戒三天?”張中道人問。 

 “這是表示我聘請劉伯溫的誠意。”朱元璋邊向內堂走邊說。 

 周顛和尚道:“只要心誠就行了,其實齋戒不齋戒都無所謂。不過,我有言在先,如果請來了必須言聽計從,虛心聽取人家的意見,必須委以重任,加以重用。凡事多聽聽他的意見、主張。不能請來之後,虛設其位,把人家束之高閣,要有職有權,不然就是浪費人才。” 

 朱元璋說道:“那是自然。” 

 周顛和尚繼續說道:“還有一點你一定記住,在你功成名就之時,去留隨他,那時他也是頭老驢了,也不能再給你拉磨了,你不可以卸磨殺驢,一切聽其自然,佛、道教最講一個緣字,一切隨緣吧!” 

 “師叔,看你說的,我是那種人嗎?”朱元璋說道。 

 “我這個人最不相信別人的諾言,不過你要清楚地記住,很多事作過了頭,就會適得其反,不信我們可以走著瞧。這個人的腦袋瓜子是不一般的靈,我就談這些。你記住就是了。該說的我都說了,任何一件事,善始不如善終。” 

 五十天以後,朱元璋安排好李善長、徐達守應天,自己帶上許瑗、孫炎和幾個武將帶上聘禮、聘書來到處州,由胡大海、耿再興陪同一起來到南田劉伯溫家。 

 家童來報朱元璋來訪,劉伯溫早有準備,令家童:“有請。” 

 朱元璋將所有從人留地門外,隻身入內,家童把朱元璋引到客廳前,說道:“請進!” 

 朱元璋進入客廳,劉伯溫起身相迎,二人分賓主坐下,飲茶畢朱元璋說道:“聞先生老母仙逝,元璋因公務繁忙,未能親來憑弔,深表欠意。尤其下人失禮,請先生多多見諒。” 

 “因母親辭世,感謝主公千里憑弔,金、處二州的胡、耿二將軍及各知縣前來弔唁,叫劉基實在不敢當,故我今天特向吳國公表示謝意。”劉伯溫說道。 

 “區區薄禮,不成敬意。”元璋回答道。 

 劉伯溫說道:“我乃一山野村夫,多蒙錯愛,使劉基深感誠惶誠恐。” 

 朱元璋道:“久聞先生大名,如春雷灌耳,恨不得早日相見,聆聽先生教誨。怎奈關山阻隔,形勢變幻莫測,故直到今日才得見先生。元璋此來,誠心請先生出山,使元璋早晚能聽教誨。望先生能以天下蒼生為念,移玉趾於金陵。” 

 “基願聞主公之宏圖。”劉伯溫說道。 

 朱元璋說道:“當今朝廷腐敗,元祚將傾,群難集起,連年戰亂不斷,百姓危如累卵,如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元璋出身寒微,深知蒼生之苦,凡我有志中華男兒,當奮起驅逐韃虜,才能拯救我民族之復興,解百姓於倒懸。元璋願誠請天下有識之士,一起奮鬥,共圖大業。故爾請先生出山,一展生平之所學,為復興偉業作出貢獻。” 

 劉伯溫聽了點了點頭繼續問道:“關於當前形勢及吳國公今後有何打算,願聞其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