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逼我做神仙 作品

第138章 《三字經》餘波

  等傳到說書人手裡,自然就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素材了。

  百姓聽仙人之事,感覺很遙遠,有些朦朧的距離感。

  史尚書對他們而言,已經猶如天一般的存在,他都作書證實了,那仙人還能簡單得了?

  就連在襄陽城外石家村一事,都被說書人演繹得無比誇張,說張天與殭屍戰鬥了七天七夜,打得天崩地裂……

  那官員收到院長送過來的《三字經》,抄錄一份,馬上向上級呈了上去。

  但他沒有將院長擔憂轉達,說張天不惜名聲,恐別有意圖。

  他畢竟是在臨安府為官,消息來源比較可靠。

  知道以張天的本事,根本沒必要弄這些小手段。

  《三字經》層層上送,很快呈到安佑帝手裡。

  專門在朝會上,與百官討論。

  但凡是讀書人,尤其是家中有後輩正在讀蒙學的,深知開蒙有多難。

  因此結論很一致,就是可以在全國推廣。

  只是,有一個問題。

  史尚書道:“皇上,那印刷之時,這署名是寫張公子,還是寫那王應麟?”

  寫書的人說自己不是作者,真正的作者還未出世,需要等兩百年。

  從古至今,他們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

  若是其他人,肯定知道是“假借”後世之名來掩蓋什麼。

  但在張天身上,他們卻不敢往這方面想。

  他們相信張天的話,問題是,如今全國推廣,卻要考慮到各層讀書人和百姓的看法。

  署名上說是兩百年後之人,皇帝他們不敢噴,但百官,尤其是蔡丞相,怕不得被給罵一句“奸臣”!

  蔡丞倒無所謂,自己債多了不愁,反正自己在民間的名聲已經低到了谷點。

  目前唯一的期望,就是能夠安全致仕,給家族留下一個機會。

  而這關鍵就是皇上或張天。

  於是,淡淡道:“皇上,既是張公子筆墨,我等不宜胡亂揣測。”

  “不如,就照原文印發,首頁不署名,尾頁留存關於作者來歷的原文即可。”

  安佑帝一聽,覺得這個方案好,點點頭:“可。張公子之書,不必學凡書範例。”

  看著那“王應麟”的名字,安佑帝起了一點愛才之心。

  可惜隔著兩百年的時空,如今卻是見不著了。

  於是,吩咐皇家檔案,將此事記錄進去,等兩百年之後,再去尋找這位大儒。

  但百姓又不是傻子。

  見此書流行了兩百年,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就是仙人預言的大儒“王應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