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明 作品

第1191章 誰著史(上)

  早有準備的司禮監秉筆太監見狀忙是朝著殿中兩側的小太監們使了個眼神,十餘把椅子頃刻間便被放置在書房中央。

  還有數人則是知趣的站在原地不動,顯然知曉以他們的身份能夠出現在南書房中旁聽已是天子開恩,豈敢奢望擁有此等殊榮。

  "謝陛下。"

  又是衝著上首那道有些消瘦的身影拱手謝恩之後,南書房中的重臣方才按照官階次序依次落座。

  "諸卿應該都知曉三邊總督發來的奏本了罷。"

  沉默少許,大明天子清冷的聲音在南書房中悠悠響起,開啟了時隔一月之久的"君前奏對"。

  因為昨日凱旋的時候,朝中臣子以及在京的宗室藩王已是在永定門外迎接,一些無謂的吹捧和儀式已是完成,朱由校便直接點出了今日的主題。

  "陛下,恭順侯吳汝胤整頓邊鎮不利,險些鬧出兵變,臣請陛下降職,召恭順侯回京。"

  話音剛落,便見得一名身穿青色官袍的官員跪倒在地上,鏗將有力的聲音響徹在眾人耳畔,令得南書房中的不少臣工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瞧這人所身穿的青色官袍以及所站的位置,即便不是風聞奏事的御史,便是六道言官。

  依著三邊總督孫傳庭及延綏巡撫陳奇喻所奏,恭順侯吳汝胤在延綏鎮手段頗為激烈,強行追繳衛所歷年所拖欠的錢糧,繼而導致軍隊譁變,令得士卒負氣出走。

  雖然沒有釀成"兵變",但也辦事不利,絕不可令其依舊待在延綏鎮。

  "準了。"

  "召恭順侯回京。"

  聞聽此話,案牘之後的大明天子朱由校稍作思考之後便是點頭同意。

  雖然延綏巡撫陳奇喻在呈遞上來的摺子上主動請罪,言說這"清屯充餉"乃是二人共同所為,並非恭順侯吳汝胤"獨斷專行",但事已至此,多說亦是無益。

  更何況,以現如今陝北的情況來看,短時間內怕是不宜開展"清屯充餉",免得令得本就複雜的局勢更加雪上加霜。

  "吾皇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