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明 作品

第1205章 起風(下)

  多難興邦,殷憂啟聖。

  從今年正月開始,自己的大明朝好似有些"時運不濟",一連串的天災人禍爭先上演。

  眼下他最憂心的"農民起義"沒有展露苗頭,不知所蹤的"建州殘餘"倒是露出了馬腳,竟是真的如同遼東經略熊廷弼所猜測的那般,賊酋皇太極亡命千里,逃竄至兩千裡之外的河套平原了。

  "諸卿,是何等意見?"

  見得身前眾臣已然將手中的奏本傳閱完畢,大明天子朱由校不由得朗聲問道。

  陝北軍戶廢弛許久,官府也多與當地的富商豪紳沆瀣一氣,遠不像遼東戰場那般"上下一心,形勢極為複雜。

  建州殘餘力量雖然遠遠無法與昔日巔峰相比,但相對於衛所廢弛的陝北來說,仍是不可戰場的存在。

  更別提陝北精銳早就被抽調一空,尚未恢復元氣,實在指望不上。

  三邊總督孫傳庭麾下的大軍既要防備隨時會"星星燎原"的農民起義,又要坐鎮固原,怕是分身乏術。

  "陛下,蒙古韃子兩面三刀,無辜屠戮我大明百姓,當即刻派遣大軍鎮壓。"

  南京戶部尚書王在晉聞言便是起身,不假思索的拱手說道,隨著遼鎮局勢的緩解,大明早已不需要"據稱固守",定然要給這些狼子野心的蒙古韃子一個血的教訓。

  聽說駐紮在河套平原上的右翼蒙古部落與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走的迫近,曾經一度趕往察罕浩特拜見。

  說不定這定邊縣的"慘劇"背後便有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的影子。

  聞言,大明天子也是微微點頭,他十分認同"懾之以兵"的道理,對於這些心懷不軌的蒙古韃子,一位的"招撫"和"固守"沒有半點作用,反而會助長他們囂張的氣焰。

  "王卿,可有具體應對之策?"

  見得堂中眾臣大多沉默不語,朱由校不由得再度看向剛剛出聲的南京兵部尚書王在晉。

  "吾皇聖明,上月已然下令靖北伯盧象升率領天雄軍進陝,恐怕旬日便可抵達延綏鎮。"

  "靖難侯祖大壽也率領關寧鐵騎趕赴陝北,最遲本月中旬便可抵達陝北,共抗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