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逍遙 作品

第611章 師母要來海河

  李恨水心裡想,就你們這種態度,我就是有錢,也要緩一緩給。

  但他嘴上說:“這事我知道了。縣裡將會一如既往支持學院發展,竭盡所能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院長苦笑道:“李縣長,之前每次找梁偉鵬,他也是這麼說,可就是沒錢。”

  向靜插話道:“李縣長和梁偉鵬哪能相提並論?這樣吧,你們寫一份報告,下次開縣長辦公會時研究。”

  院長說:“沒問題。”

  李恨水這次調研主題,是發展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李恨水說:“在很多國家,藍領工人不僅收入高,而且社會地位高。

  比如德國,藍領工人和白領工人一樣,享受有尊嚴的勞動,藍領工人待遇普遍高於大學教授,遠遠高於公務員,社會地位也很高。

  製造業是德國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而支撐這一招牌的就是擁有一大批熟練工人。

  但我國呢?估計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將來能成為公務員、白領,而不希望他們成為藍領工人,就算成為藍領工人,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我去過很多企業調研。一方面,企業招工難。另一方面,很多人不願意當工人。

  很多民營企業家向我訴苦:現在年輕人,寧願送外賣、快遞,也不願意當工人。這問題應該引起我們深思。

  反觀我國職業教育,不客氣地說,很多學生就是混幾年,混箇中專和專科文憑,學不到一技之長。

  這能完全怪學生嗎?我認為,主要責任在學校。

  很多學校學習內容和社會需求嚴重脫節,有的教材還是十幾年前編的……”

  說到最後,李恨水不客氣地說:“剛才坐車進來時,發現學院裡有男生打架,不少學生抽菸,甚至還有女生抽菸,這些就是學校管理上出了問題。”

  院長臉上有些掛不住了。

  學院雖然不歸縣政府管轄,但既然坐落在海河縣的地盤上,縣裡每年還要補助一千萬,最起碼還有發言權吧,該批評時還要批評,不能太嬌慣。

  批評也是關愛。李恨水希望學院切實擔負起育人育才責任。學生混三年,拿個專科文憑,啥也學不到,是對國家不負責、對社會不負責、對家長不負責,更是對學生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