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飛李虎 作品

第59章 平叛結束,撤回

  “導致登萊遭到建奴進攻,卑職萬死難辭其咎。”小說

  “楊總兵若不嫌棄,卑職願意命帳下僉事李虎,率領登萊衛所三個千戶,協助楊總兵馳援開封,逃犯蟻賊。”

  朱雲飛這一番說辭,有理有據。

  楊御藩本身就擔任過登萊總兵,自是明白登萊海防的重要性。

  “朱指揮使說的有理,那就依你所言。”楊御藩雖然有權,調任各衛所兵馬助戰,但他卻無權讓衛所指揮使,放棄手中軍務,跟隨自己助戰。

  這些年,他久鎮山東,也知道衛所兵馬的情況,基本就是名存實亡。

  而他一個武將,根本無權插手朝廷之事,更無力改變衛所現狀。

  衛所的衰敗,歸根結底,不是制度的崩潰,是吏治的腐敗造成的。

  文官壓制武將,這是大明的朝綱,他即便做到總兵,在文官面前,依舊低人一等。

  衛所兵員的缺失,就是軍田的流失,導致軍戶沒有活路,士卒爭相逃跑。

  而軍田的流失,最大的原因,就是官吏和豪紳的巧取豪奪。

  東平戰事結束,李青山、李明山兄弟,以及叛軍一眾頭目王鄰臣,任七等數十名將領,被監軍僉事張國元,率領京營的三千人馬,押解回京接受審判。

  除了俘虜外,東平城繳獲的十萬貫錢財,也被張國元帶回了京師。

  投降的一萬叛軍人馬,張天祿收編了三千餘人,湊成五千兵力,撤回臨清關赴任。

  楊御藩收編五千餘人,擴充於一萬兵力,加上李虎率領的三千登萊士卒,在東平休整三日後,便匆匆開赴開封而去。

  朱雲飛和趙嶽,率領登萊衛所的兵馬,也在次日踏上返回登州和萊州的路途。

  這一戰,朱雲飛看似沒有取得什麼收穫,可實際上自然不是如此。

  首先登萊衛所的兵力,充實到九千五百人,加上留守的部分士卒,兩座衛所的兵力,順利突破一萬大關。

  其次,朱雲飛在壽張、東平留下的愛民舉動,也讓他獲得仁德之名。

  “雲飛,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咱們衛所的兵員,始終無法滿編的原因嗎?”回軍途中,趙嶽看著身後長長的隊伍,頗為頭痛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