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雲飛李虎 作品

第441章 黃袍加身,一統天下(全書完)

  多鐸的意外病故,導致河北局勢風雲突變。

  孫傳庭抓住時機,率領徵北督師府,帳下各路兵馬,十五萬大軍。

  在邯鄲一戰,殲滅清軍十萬大軍。

  豫親王多鐸的副將,固山貝勒勒克德渾,固山貝子屯齊,被孫傳庭一戰斬首。

  消息傳開,清廷山西巡撫李鑑,大同總兵姜瓖,相約反正。

  二人殺死山西總兵耿敦,在太原、大同舉起大明旗號。

  開城迎接朱雲飛率領的大軍,兵不血刃進入太原。

  玄甲騎軍衛前鋒,進駐大同。

  “傳我軍令,李鑑獻城有功,官復原職,依舊擔任山西巡撫一職。”

  “大同總兵,改任山西總兵,兼大同總兵,負責山西軍務。”

  “其餘各軍,向宣府進發,進軍京師,光復大明京城。”

  在朱雲飛的軍令下,護衛軍,玄甲騎軍、天雄軍,以及從陝北趕來的武衛軍。

  在大同集結,迅速撲向宣府。

  姜瓖的反正,為朱雲飛奪取山西,立下汗馬之功。

  否則憑藉太原、大同的城防,要想要打下山西,至少也得三個月。

  可現在僅僅半個月不到,明軍就光復山西全境。

  這就導致清廷宣大總督吳孳昌,完全毫無準備。

  面對朱雲飛率領的十幾萬大軍兵臨城下。

  這位崇禎年間的進士,嚇得手忙腳亂。

  原明軍投降的總兵白廣恩、唐通眼見明軍勢大,紛紛勸諫。

  “你我皆是明臣,卑職聽說李鑑、姜瓖二人投降,皆獲得重用。”

  “你我何不開門獻城?”

  “如此反覆,吾還有何面目面對世人乎?”吳孳昌倒是有幾分腐儒的惺惺作態。

  想當初崇禎自縊,滿清入關,這老小子可是毫不猶豫,就跪舔了新主子。

  “吳大人,你要是想死,可別拉著弟兄們。”

  白廣恩當即作色,手按劍柄一臉的威脅。

  唐通也不忿的怒視吳孳昌:“吳大人,咱們是把亂反正,可不是投降。”

  “你要再猶豫,明軍一旦攻城,城破之日,玉石俱焚,那就不是死這麼簡單了。”

  “這,這……”

  “我降了還不行嗎?”吳孳昌一臉哭腔的連連點頭。

  在白廣恩和唐通的逼迫下,宣大總督吳孳昌,率領宣府大小官吏,開門獻降。

  面對這幾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朱雲飛表現的和顏悅色,親切的拉著三人,溫言細語的讚賞了一番。

  “吳大人迷途知返,不失為守節之臣,本太傅定當上奏陛下,為爾等請功封賞。”

  朱雲飛之所以善待這幫人,不是他心慈手軟。

  而是做給天下人看得。

  畢竟,天下已經光復,失去的大明江山,即將一統。

  這個時候,仁政比暴政,更容易拉攏人心。

  李自成入京,勒索拷詰百官,致使大明文武百官,集體背叛了他。

  轉身投降了滿清,從而讓滿清建奴撿了個大便宜。

  現如今京城之內,那些牆頭草,哪一個不是在觀望。

  朱雲飛殺吳孳昌,李鑑、姜瓖、唐通、白廣恩這些人容易。

  但也會把京城那些投降的舊官吏,徹底推到對立面。

  試想,你投降必死,不投降反而有一線生機。

  你會怎麼辦?

  相反,投降不但無罪,還能官復原職。

  而不投降,則是九死一生。

  你又會怎麼選擇?

  朱雲飛拉攏吳孳昌,李鑑這幫投降官吏,目的就是要告訴京城的大明舊官吏。

  只要你們投降,過往不究,還能繼續當官。

  但要是抵抗到底,那麼城破之日,就是項上人頭,以及誅滅九族之日。

  朱雲飛這一手,就是攻心之計。

  屬於堂堂正正的陽謀。

  當朱雲飛率領大軍,抵達昌平、豐臺之時,朝廷赦免的旨意。

  早已經被錦衣衛校尉密探,傳遍了京城。

  由於朱雲飛率領的兵馬,實在來的太快。

  導致,滿清皇太后孝莊,攝政王多爾袞,小皇帝順治,以及滿朝滿清皇親國戚。

  根本來不及退往關外,就被堵在了京城之中。

  十一月三日,朱雲飛率領大軍,抵達京師城下。

  京城之內的滿清貴胄,無不是亂作一團。

  乾清宮大殿上。

  已經久病多時的攝政王多爾袞,帶病上朝。

  因為舊傷復發,加上朝堂之上,內外交困。

  讓這位滿清攝政王,也是滿臉沮喪。

  原本意氣風發的多爾袞,這個時候身形消瘦,眼窩深陷,倚靠在暖席上的他,顯得有氣無力。

  太后布木布泰,看了眼病入膏肓的多爾袞,也是一臉愁容。

  都說她和與多爾袞有私情,但實際上她對於多爾袞,根本沒有什麼情愛。

  二人之所以表現親密,也不過是互利互惠的合作罷了。

  否則皇太子那麼多兒子,又怎麼可能輪到他的兒子福臨繼位?

  已經年過花甲的禮親王代善,這會也是有氣無力。

  京城現在不過三萬人馬,卻要守衛這麼大的京城,這在他看來,根本不可能守得住。

  鄭親王齊爾哈朗,也是眉頭緊鎖。

  他實在想不通,為何短短的兩年時間。

  成功入主關內的女真八旗,為何卻到了如今這樣的窮途末路。

  “諸位王公大臣,都說說,這京城還能不能守得住?”

  見大家垂頭喪氣,一言不發,皇太后布木布泰,臉色不快的掃了眼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現在究竟是突圍,還是堅守,亦或者開城投降,諸位大臣,都那個主意。”

  “難道爾等臣子,非要我孤兒寡母來做決定不成?”

  面對太后的詢問,年輕的尼堪與洪承疇對視一眼,揚聲站了起來。

  “太后,皇上,奴才不才,願率一軍,護衛皇上突圍,返回盛京,重整旗鼓。”

  “尼堪貝勒說的對,微臣願為皇上,太后赴湯蹈火,率軍突圍。”

  洪承疇知道誰都可以投降,他投降肯定死路一條。

  所以,他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對,趁現在明軍還未合圍,立即突圍,返回盛京去。”

  朝中一幫滿清貴胄,紛紛大聲附和。

  投降,他們害怕小命不保。

  突圍,卻有一線生機。

  “攝政王,禮親王、鄭親王你們幾位怎麼看?”

  皇太后心中很清楚,守不住,突圍未嘗不行。

  但現在朝堂上下,這幾位親王不表態,突圍就難以成行。

  “本王聽皇上的。”攝政王多爾袞,自知時日不多,抬了抬手,吃力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那就突圍吧,本王來斷後。”鄭親王齊爾哈朗,心知大勢已去,即便走脫得了,大清也必亡。

  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為大清再盡一份力。

  “既然要突圍,那就事不宜遲,丟掉一切物品,今天傍晚從西門出城,直奔山海關。”

  代善這一輩子,經歷大小事情無數,也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

  商議已定,城中三萬八旗精兵,留下一萬。

  由尼堪、洪承疇親率兩萬主力,護衛滿朝皇親貴胄突圍。

  傍晚時分,兩萬滿清騎兵,以及同行的一萬多家眷皇族子弟,打開西門蜂擁而出。

  清軍從西門出城的消息傳來,東門外的朱雲飛,只是淡淡一笑。

  “陳德,率領玄甲騎軍,前往助戰,務必把這支人馬,全部殲滅。”

  “末將遵命!”

  朱雲飛之所以如此淡然,是因為早在三天前,孫傳庭率領的徵北大軍,已經攻克保定。

  偏師李本深率領的忠義軍,以及楊衍率領的琅琊營,水師營宜永貴三部六萬人馬。

  從天津衛穿插了過去。

  現在這支人馬,已經佔領薊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