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啟崇禎 作品

第91章 李邦華的改革


                 話說李邦華一開始被推出來就有些不情不願的,你們神仙打架,我這小鬼遭了殃。然後去了京營一看,一句臥槽就行了天下…這尼瑪就是個天坑啊,這哪裡是軍營,這特麼的就是個乞丐窩啊,我特麼…心態崩了…

  京營誕生於永樂時代,又常被人稱作三大營——神機營、五軍營、三千營。起初的任務安排是:五軍營主營陣,是軍隊的主要戰鬥力;神機營主火器,是部隊的主要火力輸出點;三千營主巡哨,負責出征時期的外圍偵察和突襲。

  值得一提的是,京師三大營不是三個營,而是三個兵種,實際人數按照“衛”來編制,一共有七十二個衛,約四十萬之眾。而駐紮在京師的還不止這些部隊,每年都有從外地前往北京的軍隊稱作“班軍”,作為京營的輔助力量和補充。

  京營的定位是野戰軍,而非城防,因此在創建之初,經常對外作戰,比如永樂帝六次北伐蒙古、進兵甘肅青海,都有京營的身影,有時作為輔助力量、而更多的時候是戰爭主力。

  土木堡之戰後,京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從此軍事世家執掌京營的格局被改變,兵部文官和宦官開始作為軍事主官掌管京營。此時的京營被改革為了“團營制度”,也就是精銳集中起來由將領率領。雖然後來幾經更迭最終恢復三大營制度,但是卻為後來京營的變革埋下了伏筆。

  明朝中期,內外局勢日漸平緩,內外戰爭逐漸減少,而募兵制的興起,使得京營越來越少地被地方“租借”過去,因此京營也迎來了他的和平時期。不過這一和平,就讓京營萬劫不復。京營身處京師,旁邊就是富可敵國、權近聖人的京師權貴,所以經常被這些權貴“邀請”前往幫助營造府邸。軍隊有時協助工程是明軍一開始就有的傳統,但是為國家而非私人。明代中期,這種私人佔役現象十分普遍,有的甚至終年沒曾參與操練,而是搖身一變,成了能工巧匠、“巧奪天工”去了。不知永樂帝若顯靈,看著自己昔日橫掃越南塞北的部下個個轉了專業到工程系,會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