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臨時改道,二十萬大軍原路返回

  ......。

  大漢。

  韓信緊緊地盯著金榜的盤點內容。

  一臉愁容。

  “我滴媽....從朱允炆到朱祁鎮...看明朝的這兩位皇帝指揮軍事...真是一種折磨!”

  “饒了我吧....搞得我等下都不知道怎麼帶兵了!”

  ......。

  行軍地圖標註以後。

  金榜繼續文字盤點。

  與此同時。

  行軍地圖上的箭頭指示不停的變化。

  「中軍為何要再次改道,放棄從紫荊關回到京師?」

  「是因為你的兄長朱祁鎮帶領大軍剛剛離開大同五十里,便遭遇到了瓦剌的先頭部隊。」

  「這也就意味著,瓦剌大軍已經越過大同,而從大同到蔚州中間三百里路近乎都是平原。」

  「中間只有渾源城和廣靈城兩處可以獲得補給的地方。」

  「在正統年間,明朝的北方邊境就如同四處漏風的羊圈,除了大同,宣府兩處重鎮之外,其他軍事衛所就如同擺設,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聯動。」

  「如果大同守軍可以擋住瓦剌大軍,那麼王師就是安全的...但是大同守軍一但擋不住瓦剌...在內長城的平原之上,這名義上的二十萬大軍很有可能會遭受滅頂之災。」

  「畢竟在平原地區,騎兵可以發揮出百分之二百的戰鬥力。」

  「很顯然,答案大家都知道,大同守軍已經沒有足夠的兵力來擋住瓦剌大軍。」

  「因為此前,大同守軍在陽和口,貓兒莊的兩次大敗,損失慘重,已經組織不起大規模的軍事力量了。」

  「所以說從內長城回到京師這個看似更加安全的路線,在瓦剌大軍跨過大同,發現明軍足跡的那一刻,反而更加危險。」

  「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復。」

  「從大局上講,你的兄長返回大同,沿著懷安,宣府,懷來,居庸關回到京師,這是當下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

  ......。

  (沒有要洗英宗的意思,別噴我,雖然我一定會挨噴,但我還是想說關於土木堡,明朝國運一戰,肯定沒那麼簡單,我查了很久的資料才動筆。)

  (“明實錄”說王振因為害怕踐踏家鄉的莊稼才改道的理由站不住腳。)

  (蒙古方面相關資料,和“宣府鎮志”沒有提到是因為王振的原因改道,英宗復位後的回憶錄上雖然沒有明確提及,但也透露了是剛走出大同就遭遇了瓦剌軍才原路返回。)

  (王振是屬於連英宗的那份鍋也一起背了。)

  (畢竟大臣們眼中,皇帝是沒有錯的!)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當時沒得選...內長城回京那條路全是平原,一旦遭遇,就是瓦剌騎軍單方面的屠殺。明軍畢竟十幾年沒打過仗了,出征急促,士氣低落,又沒有任何準備,指揮者也不在一個層面,根本擋不住。所以只能原路返回。)

  ......。

  大唐。

  李世民看著金榜上的地圖。

  還有明軍準備返程回京師的路線圖。

  陷入了沉思。

  他把自己帶入明軍,想要思考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