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作品

第248章 世家聯合奏疏,風雨欲來


                 五月十三日,大運河上的中心城市之一的汴州的渡口岸邊,剛剛經歷了一場廝殺。

  是當地勢力之間的角逐。

  被當場砍死的有一百多人,鮮血順著流進運河,周圍的人都不敢靠近。

  還有一些被砍得皮開肉綻的人,捧著撒出來的鹽,手忙腳亂地裝載。

  汴州的人很少看見渡口有這麼明目張膽砍人的,最近的頻率卻高得離譜。

  其實不僅僅在汴州,揚州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只是以顏真卿的行事風格,揚州治安管理得非常嚴格。

  這都說明了一件正在影響大唐政局的事情正在發生:精鹽的快速流通。

  任何一個劃時代的東西出來初期,都會造成極大的震動。

  因為總的利益是恆定的,利益集團必須行動起來,抓住先機。

  這就會造成極大的衝突。

  從五月開始,蘇州、常州到揚州,再到汴州,便宜的紙和書籍堆積起來,還有更加便宜的布匹。

  更重要的是,地方上的鹽商聞風而動。

  為了精鹽,彼此之間殺得頭破血流。

  只是這些地方上的利益之爭,對於帝國的皇帝來說,微不足道,長安尚未察覺而已。

  不過到了五月十七日,汴州刺史薛濤給李隆基上奏了一份奏疏,陳述了汴州渡口殺人的情況,提到了一種以前並未見過的精鹽。

  但這份奏疏,在一段時間後,放到宰相府,被李林甫認為薛濤是為了邀功,有意誇大其詞。

  這並沒有引起李林甫的重視,不過為了嚴謹,李林甫還是讓薛濤送一些到長安,又安排王鉷去處理這件事。

  畢竟堂堂帝國宰相,日理萬機,怎麼會把精力過分放在這種事上呢?

  倒不是說精鹽不重要,而是說李林甫並不認為精鹽可以大規模量產。

  大唐有產精鹽的能力,只是方法極其複雜,李林甫認為汴州出現的精鹽也是用那種極其複雜的方法造出來的,不具備普世性。

  甚至連滿足貴族的需求也無法做到。

  這就是沒有太大價值的。

  嚴格地來說,李林甫目前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關東舊貴此時的態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