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285章、傳到地方的明報

  楊廷和為什麼知道不能做這個宰相?

  費完不知道兄長是怎麼想的,而且還特地請恩派人回來大肆操辦、慶賀。

  費宏的信既然來了,費完也只能聽他的。

  信裡許多意思,只怕還需要細細琢磨。費宏久歷官場,行止自有深意。

  “先去縣衙、府衙。”費完沉吟片刻就說道,“那第二期《明報》昨日才快馬送至廣信府,這總理國務大臣的消息早已傳開。既已廷推、陛下欽點,只怕下一期上也會曉諭天下了。持我名帖,直言不諱,請府臺、縣尊過府一敘。子充說了,天使已在路途之中,陛下予我費家多有天恩,追封、誥命者眾。臘月十五,陛下拜相,我鉛山費氏也要在這邊辦得風光,讓天下人都知道。”

  “還有追封、誥命?”費家另一個族老頓時驚問。

  費完覺得,這隻怕也是費宏願意接這個重擔的原因之一。

  風光大辦,是要幫皇帝激勵天下人嗎?既然要立牌坊,費家至少這些年間不會出什麼事吧,除非將來新法不成、陛下性情大變。又或者費宏位高權重之後,受猜忌攻訐過多。

  他嘆了口氣:“自榮祖公而後,三代追贈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我費家所蒙天恩之重,聞所未聞了。”

  孝友堂之中,頓時一片寂靜,然後是粗重的呼吸。

  什麼叫光宗耀祖?

  這個就叫光宗耀祖!

  【注:195章對費家資料的查證有誤。費家四代九卿是因費宏追贈,把這個情節寫在這裡。】

  ……

  由於皇帝十分看重,通譯局和仍舊在整合交接之中的兵部車駕司及地方驛站系統,現在是按照軍情急遞的標準在送前面幾期《明報》。

  沿路的急遞鋪有多麼不情願是另一回事,只不過通驛局已經傳下話來:鋪兵以後就是通驛局的員工,馬匹諸事通驛局自會辦好,但各急遞鋪對通驛局所承辦的數樁重事不得輕忽。

  相應的,鋪兵的薪俸都與過去不同了。

  看在錢的份上,看在通驛局的負責人是新封的誠意伯的份上,大明的驛站和急遞鋪系統勉強在這兩個月裡以戰時的速度運轉著。

  而且是整個大明範圍內的。

  人人都盼著誠意伯應允的年底那份犒賞紅包。

  儘管如此,在成都府,第二期《明報》時隔半月後才送到。

  而後成都府就炸鍋了。

  成都知府及新都知縣幾乎是連夜趕到了楊家慶賀。

  上一任新都知縣蒲知縣,那是去年初在楊家“臨有機變”,現在升任戶部某五品郎中去了啊。

  現在陛下要設總理國務大臣,這位置舍楊閣老其誰?

  然而楊廷中卻只是對他們行了禮,而後說道:“家兄已有信來,二位大人這聲賀,楊家不敢受。”

  “……閣老推辭了?”

  他們下意識地這麼問。

  楊廷中義正言辭地說道:“家兄以首輔主持新法,只為忠君用事。蒙陛下信重,家兄另有重任。”

  成都知府和新都知縣想不到還有什麼重任比宰相還重。

  楊廷中言之鑿鑿,表錯情的兩人不由得互望一眼,心裡都琢磨著:那這宰相會是誰?

  “二位大人,家兄主持新法,費閣臺在四川也倡導四川官紳自行申繳賦稅。去年高克威亂後,四川推行新法已然沒有太多阻礙。陛下在那信中既已曉諭天下明年新法必定推至全國之意,二位大人自有建功處。”

  他是委婉地告訴兩個官不必到楊家來套什麼近乎。

  楊廷和是要去南直隸冒更大的險、讓皇帝記著他楊廷和的苦心和忠貞,保楊家不至於遭難。

  楊家需要低調一點了。

  如果先主持新法又當這宰相,實在是如芒在背,誰知道將來會不會有官場上的敵人齊齊對楊家出手?

  現在得讓別人分攤一下注意力。

  臘月初一一清早,在廣州,麥福親自到了廣東布政使司宣旨。

  “……楊慎在任廣州知府,忠勇任事、體國愛民;掌司禮廳,大宣文教、英才輩出。今廣東新法試行功成,擢楊慎為戶部右侍郎,領江西清吏司事,授通議大夫,加恩銜太子賓客,封南海縣爵,賜飛魚服,賞銀四百兩。”

  “……臣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麥福宣的是口諭,所以等他聽完就笑著把他扶了起來:“楊侍郎,陛下旨意既下,還盼著你會試前能趕回京裡呢。陛下說了,聽說楊用修在廣東到處跑,身體應當是越來越健壯,舟車勞頓不在話下。”

  楊慎確實黑了一些。

  他掌禮廳,新學、恩科、皇明小學院和中學院……太多事他都願意到處奔波了。

  來到廣東四年,賞銀四百兩,可見皇帝心裡記著他的辛苦。

  但更重要的,不是他從正四品升到了正三品,而是他那個太子賓客的恩銜。

  現在大明還沒有立太子,但太子賓客是教導太子禮儀的虛銜,陛下傳遞著另一層意思。

  楊慎呆了呆:“會試……”

  麥福微笑不語:皇帝點到這個時間點,自然是有意讓楊慎來做一個會試考官了。

  再加上太子賓客這個虛銜,陛下這是給楊廷和更加實質的保障:讓他的兒子,與皇帝的兒子還有一份可供期盼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