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326章、喂不飽的大同

  他們也都把俞大猷捧著誇著,一派佩服的模樣,似乎深以任職武狀元麾下為榮。

  他們還很直接地表示,俞大猷自小長於福建,到這朔州來還是要有人照料。傭人、家丁、吃住起居的物件,人人都要給“老大”一份武狀元賀禮。

  俞大猷一直靜靜地聽著,甚至嘴角漸漸露出了微笑,似乎氣氛越來越融洽。

  而後他點了點頭:“我聽明白了。有兵,只有一所。禦敵重任,不在朔州衛。這裡的麥子,是五月收?”

  “是啊!”俞壽可回答道,“去年韃子打到了這邊來,壞了不少麥苗。還好天降瑞雪,剩餘的麥子長勢不錯。眼下,也到了那洋薯該開始種的時節了。這洋薯可是個好東西,還是以前朱總兵回京前,又託人從山西、陝西那邊分得了不少種子來……”

  “我朔州衛屯糧任務有多重?如今屯田一共有多少?”俞大猷好像有些不明情況一樣,“大同每年不是還有很多餉銀嗎?我朔州衛能分多少?為何屯糧要支應大同鎮,我朔州衛還另有餉銀?”

  俞壽可笑道:“這個的話,艾同知最清楚了。餉銀自然得有,如今都是折銀。但銀子又不能吃,這屯糧都是大同那邊統一安排,只不過就算只供邊軍,大同人馬這麼多,那卻也遠遠不夠。”

  艾行志給他說了個數字:朔州衛如今共有屯田一千九百三十八頃,但大同土地貧瘠,一頃地一年收上來只有二十多石。這些糧是總產量,按制度,軍籍人家受田一份是五十畝,由衛所供農具、種子,衛所收上來的也是稅糧,名叫屯田籽粒。如今,規矩是三年一交,每畝交一斗二升,五十畝那就是六石。

  一份田五十畝地,三年一共交六石上來,每畝地每年是四鬥糧食,看起來負擔是不算重的。

  俞大猷點了點頭:“也就是說,我朔州衛平均每年是差不多八千石糧食。”

  “正是!”艾行志嘆道,“如今,邊軍有家小者,月糧八斗;無家小者,六鬥。我朔州衛不是墩哨軍,更無行糧。全衛兵卒,一年該餉四萬餘石。每年八千石屯田籽粒,如何夠吃?近兩千頃屯田,另折餉銀一萬餘兩,這便是我朔州衛的家底。那襖鞋恩賜,只能看運氣。”

  “我知道了。聽說去歲餉銀和朔州大捷的犒賞銀子,都已經發下去了?”

  “正是。我朔州衛雖無大功,卻也得了官兵犒賞銀子一千四百九十三兩六錢。指揮請看,兵卒領銀畫押、賬冊都在這裡。”

  俞大猷把東西拿到了手上,緩緩翻看起來。

  房間裡,其他人有的喝茶,有的互相看一看,都靜等俞大猷說話。

  過了許久,俞大猷合上了冊子,看了看他們之後說道:“我既蒙皇恩到了朔州來,一應衛事還是要先理順。這樣吧,那一所精兵,本指揮明日要看看。衛下屯田,兵卒家小,本指揮也要先走訪一二,瞭解清楚闔衛狀況。城牆、備禦等諸多雜事,本指揮委趙先生先行巡防一下,還請艾同知安排好。”

  “指揮放心。”

  俞大猷沉默了一下又說:“本指揮初來乍到,諸位心意,本指揮就先領了。本地耆老、大族,朔州知府既已行文來,不如一同見一見吧。”

  見俞大猷開口領了他們的心意,一時其樂融融。

  俞大猷隨後只是笑著向他們瞭解朔州和大同風物,還有這些年來的邊鎮守禦往事。

  等他先結束了這場見面回到後院時,只見到趙本學正板著臉在那裡對著假人洩氣。

  即來邊鎮,他現在也跟弟子練兩手劍法。

  “正川還沒回來?”

  趙本學搖了搖頭,收起木劍走到了院中石墩上坐了下來:“他那個生面孔,能看得出什麼?只怕不知多少人盯著他。”

  俞大猷笑了笑:“盯著他是好事。盯了他,就沒法盯其他人了。”

  “不用等他們一路來此投你。”趙本學喝完了水看著他,“那一所精兵,必是他們僕兵。既佔一份餉,又只聽他們的。你若想練兵,沒什麼新花樣。要練兵就要有餉,伱若要像他們一樣募僕兵私兵,你就乾淨不起來。”

  這一路上,趙本學的話漸漸變得多了。

  人在沒真實指望的時候,可以只雲淡風輕地當做學問去研究。

  真有了機會,那就患得患失,再難養氣自如。

  現在,反倒是俞大猷更沉穩一些。

  “這些情況,來之前不就知道了嗎?”

  “你要如何破局?”趙本學看著自己這得意弟子。

  “急不來啊。”俞大猷嘆道,“等陸炳他們十個進了錦衣衛的同科的親衛過來,等唐順之過來。”

  “你要他相助?”

  “這邊鎮盤根錯節,他們盯我盯得這麼緊,不如先虛與委蛇瞭解實情。”俞大猷看得很開,“何況那畢竟是撫臺大人,他既兼理糧餉,又贊軍務,更有巡憲問案之權。大同的局,不是一人能破得開的。冬麥要收,就先收上來嘛,收上來畢竟也是糧食。”

  “志輔。”趙本學凝視著他,“這可是個染缸,你要謹守本心!”

  “我知道陛下要先生在我身旁,好戒我驕戒我躁。”俞大猷笑著說,“先生放心,我倒明白陛下要我倒朔州的用意了。邊鎮最大的問題,始終是錢糧。”

  ……

  唐順之剛過大同,正行進於大同南面的懷仁縣郊。

  “這便是鎮子海?”他望了望不遠處的煙波浩淼。